陳亮宇:金正日猝逝牽動東亞秩序

陳亮宇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12月22日訊】據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十九日報導,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十七日上午八點半死於心肌梗塞,享年六十九歲。金正日猝逝的消息一傳出,立刻在全球各地成為一個可能影響安全、經濟與政治的議題,全球股匯市都受到影響。由於朝鮮半島的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因素急遽升高;因此,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國家,都召開緊急會議研商因應對策。

金正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為北韓開國者金日成之子。為了替其幼子金正恩的接班鋪路,金正日生前安排妹妹金敬姬為第三代權力世襲的管理者,並安插妹夫張成澤擔任勞動黨行政部長與朝鮮最高權力機構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擔任金正恩的監護人。儘管北京已表示全力支持金正恩,但他是否能順利接班,仍受外界密切關注。

近月以來,金正日自知日薄西山,特別頻頻帶領金正恩視察北韓部隊,表面上是為了明年達到「強盛大國元年」的國家目標做準備,但也可能是在展現國防武力,以嚇阻其他國家對它的任何企圖。

為什麼北韓這個國家會讓全球感到永遠都是如臨大敵呢?首先,兩韓分治60多年,雙方都未放棄統一全韓的大目標,南韓固然擔心北韓南侵,北韓也擔心南韓北上統一全韓。其次,金正日在2010年繼擊沉南韓天安艦後,又對延平島進行砲擊,李明博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北韓再度挑釁,南韓將嚴厲報復。金正日死訊傳出後,南韓軍方參謀本部立即召集危機對應專案小組,和作戰部門有關人士舉行會議,討論加強警戒態勢方案,隨即採取措施加強緊急警戒。第三,雖然北韓這個赤貧國家發展的核武不夠精良,但對有意入侵它的國家仍有一定的嚇阻作用。有意對北韓進行「政權改變」的國家,至少包括美國與南韓,基於〈美日安保條約〉,日本應也會提供海空軍基地與軍事設施。近年,雖然媒體也盛傳北京在必要時會介入,但人民解放軍過去一年經常進出北韓,主要目的應是防止其他國家對北韓打主意。

不論如何,美國、南韓與日本都不太可能主動對北韓發動攻擊,而只有靜待北韓先行挑釁,才能啟動「應變計劃」。此所以美國、南韓與日本高層,都對金正日死亡的消息暫時保持低調。白宮及國務院陸續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政府密切關注金正日死亡的消息,歐巴馬總統已經得知訊息,並與盟邦南韓與日本保持密切聯繫。白宮聲明指出,美國將持續維繫對朝鮮半島穩定的承諾,以及美國盟邦的自由與國家安全。南韓總統李明博則在青瓦台主持國家安全會議,磋商對策和應對方案。日本因為地理鄰近性,萬一金正日死亡造成南北韓動盪,日本也勢將捲入。

總之,金正日猝逝導致朝鮮半島的局勢緊張,世界各國都密切關注。一人之死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應,在於此一區域沒有一個可以讓大家坐下來共同討論化解危機的安全機制。過去曾有倡議將六方會談提昇為東北亞區域安全合作機制,但因各國矛盾及缺乏互信而無法成局,或許金正日之死可以讓相關國家重新思考這個問題,而美國與中共的態度,將是此議可否落實的最重要關鍵。

相關新聞
楊寧:金正日死了讓中共高層又喜又憂
中國各界民眾熱議後金正日時代
金正日逝 南韓官方允私人致哀
金曉陽:金正日為甚麼被剖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