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房地產受心理因素影響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朱麗婭編譯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指出,消費者決定購房時往往不能表現出最理性的狀態,他們對一所房子或公寓的喜愛程度,或多或少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諸如視察房屋的那一天是否陽光明媚等。

房子代表一種生活

據smartmoney.com網站報導,買房不同於買股票、空調或者汽車。這不僅僅是一個擁有優缺點的產品,比如:附近有好的學校,但廚房小;擁有嶄新的屋頂,但上下班時花在路上的時間較長等。一所房子代表了買主想要的一種生活,房屋的成本價值和它的收益或損失,代表一種非常具體的生活方式。因此,毫不奇怪,人們對房地產的判斷,很容易受到許多愚蠢因素的影響,這影響到其他許多消費者的決定,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影響更大。

美國奧多明尼昂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教授塞勒(Michael Seiler)研究發現,購房者(特別是男性)容易受到女房地產經紀人的吸引,而影響判斷。房地產代理越有吸引力,消費者越願意下訂單。然而,房屋表面的東西如塗料顏色很難看,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房意願,儘管要修復這個問題,便宜到只需買兩罐油漆。

心理價位vs.實際價位

不過更麻煩的是,怎樣把我們的想法與對房屋價值的認知聯繫起來。在一項研究中,經濟學家基尼索夫(David Genesove)和邁耶(Christopher Mayer)觀察了20世紀90年代初,波士頓公寓價格驟跌時的市場情況。經濟學告訴我們,當市場發生大的變化時,正如近期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一樣,售房者應重新調整他們的期望值和行為方式,確定他們將不得不降低價格。

當然,我們的大腦並不習慣於這樣的思維方式,心理習慣往往使我們感到虧損幅度比同等的收益要多得多。因此,我們對房屋的開價並不是按照市場行情,而是按照我們的買價或我們的心理價位而設定。那些在高峰價位或接近高峰價位購買了波士頓公寓的人們,在開價時比低價位購進的人高出35%左右。因此,這些過高價位的房屋長期不能成交,180天後只有不到30%的房屋售出。另外,自住房業主對房屋的喜愛程度,是投資房業主的兩倍,似乎一個家比一所房屋更容易令人失去理性。

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撇開經濟繁榮或是蕭條的因素,房主一直將房屋價值高估了5至10個百分點。在房地產繁榮時期買房的人們,現在不僅要承受經濟損失,還得承受心理上的損失。唯一例外的是,在低迷時期購房的買家,這些買家可能低估了自己房屋的實際價值。

相關新聞
國際投資者看好 美房地產2011年成首選
AREAA主席分析亞裔房地產市場走勢
北德州2011年經濟及房地產展望
爸爸媽媽的房地產投資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