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專家:福島核電站事故解讀之六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9日訊】今天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的八天。除了日本官方在持續報導事故情況外,美、中、英、法、俄等也都在紛紛發佈自己的消息。中國大陸的持續炒作,導致大量在日華人蜂擁返國。有許多朋友們也在直接問我,情況到底怎樣?

先說日本官方。3月1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5級的含義是:事故會對電廠廠址以外的公眾產生危害,已經有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洩漏,場外需要採取一定的防護行動。核反應堆嚴重受損,面臨大量釋放放射性物質的危險,可能會使公眾受到大劑量輻照。這個狀態可以說比較準確的反映了目前的實際情況。對照報導的事故進程,12日要求場區外3公里範圍內公眾撤離,隨後逐步撤離了5、10、20公里範圍內的公眾,在13日發生洩壓排氣、氫爆之後,已經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隨後發生堆芯裸露,14日有燃料組件破損的估計。所以實際採取的撤離行動應當早於預先制定的應急計劃中的規定。

國際社會,3月15日,中國政府公佈撤離福島等重災區的僑民,此舉導致日本全國的中國僑民恐慌,大批東京地區的中國僑民在入管局徹夜排隊,緊急回國。法國首相菲永在國會發言時說,由於日本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問題,他已經指示法國航空公司準備撤僑包機,立即飛往東京。政府已經向在日法國人發出了呼籲,除了實在需要逗留東京的人之外,其他人員要求他們立即回國,或向日本南部地區避難。

3月16日,美國政府呼籲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50英里(相當於80公里)內的美國人應儘快撤離,當日,美國國防部也下達指令,要求在日本參加救援的美軍士兵必須處於距離福島核電站80公里之外的區域。此舉被人與日本撤離行動比較,認為美國官方對日本的事故有更嚴重的估計。這幾個國家的撤僑行動極大加劇了公眾的恐慌和疑慮。

同日,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部長巴洛加於基輔在接受當地電視台採訪時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規模約相當於25年前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5%。巴洛加認為:「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核反應堆爆炸後反應堆壓力容器受損,而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並未受損。」他進而稱:「從放射性物質的洩漏量來看,切爾諾貝利當時約為3億居裡,而目前日本的洩漏量為1500萬~2000萬居裡,僅相當於其5%。」因為切爾諾貝利事故釋放量極其巨大,5%已經極其嚴重。

看了上述資料,讓人明顯感到,各個國家對事故的估計都要遠遠高於日本官方公佈的情況。那個這兩者之間,哪一個更接近實情呢?

中國這次搶先撤僑,規模巨大,與前幾年的東南亞、進來的非洲和中東的表現大相逕庭。如同一個人得了感冒可以免費住高幹病房,癌症病人卻被拒之門外,讓人迷惑不解。法國與中國同一日宣佈撤僑,似乎已協調了步驟。如果知道規模巨大的中國核電發展佈局,這一點也不難理解。所以這兩個國家的表現基本不能反映事故的真實情況。

美國的表現實際上很好理解。美國核管會(NRC)的核電站嚴重事故後果評價中,規定的評價範圍就是80公里。規定這個距離的原因是,在目前所考慮的各種嚴重事故景象中(如百萬千瓦壓水堆堆芯放射性盤存量的10%釋放到環境中),80公里處的早期公眾個人劑量很小。所以在對日本福島事故釋放源項不明,又充分保守的情況下,提出80公里範圍內的撤離也是一個合理的建議。我個人推測,沒有最基本的信息來估計釋放源項,這也是美國指責日本信息披露不全面的原因之一。

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部長的講話則會極大的誤導公眾。日本目前的釋放源項與美國三里島事故有類似之處,氫爆之後,惰性氣體和碘-131大量釋放到環境中。三里島事故的I-131釋放量小於0.74PBq,而切爾諾貝利事故則是1200PBq。考慮到對的數量和熱功率,假設福島I-131釋放量比三里島高一個量級,則福島I-131的釋放量應當低於切爾諾貝利的百分之一。目前福島事故釋放的較長壽命的核素,如Cs-137還很少,但是切爾諾貝利釋放的Cs-137達到85PBq。 考慮到Cs-137等長壽命核素比I-131等短壽命核素的環境輻射影響要大得多,所以到目前為止,福島事故的場外後果與切爾諾貝利事故應當還沒有可比性。另外,釋放源項是核電站嚴重事故後果分析中不確定性最大的因素,目前能夠掌握的資料還難以做出任何有意義的估算,能夠把釋放源項確定在1500萬~2000萬居裡之間,幾無可能。

根據目前事故進程的報導,日本官方披露的事故情況應當是可靠的,採取的防護行動應當已經比預先制定的應急計劃更為保守。個人更多的防護行動,在目前來說,應當是弊大於利。

相關新聞
在日核電專家解讀日本核電站事故
核電專家剖析 日本核電站事故之二
日本核電站事故解讀之三及公眾防護要點
劉曉:當核洩漏危機發生時,中日政府為何態度迥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