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醫界:河豚劇毒 春季尤甚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30日電)高雄市梓官區許姓漁民昨天因煮食河豚而昏迷,送往國軍左營總醫院急救,生命垂危。醫師提醒民眾,春天到,魚貝類河豚毒性最強,河豚類的肝臟及卵巢有強烈毒性,更要小心。

國軍左營總醫院檢驗科主任陳盈凱今天表示,許姓漁民昨天到院時,已無心跳呼吸等生命跡象,全力搶救後,今天昏迷指數3屬深度昏迷,在加護病房完成氣切手術,仍與死神拔河中。

鑽研海洋魚貝類神經毒的高雄長庚榮譽副院長陳順勝表示,許姓漁民中的河豚毒,不是只在河豚專有,也在一些魚貝類身上找得到。造成誤食者重度昏迷的原因,是急性中毒導致神經與肌肉接合處麻痺,沒辦法正常自主呼吸,腦部缺氧所致。

陳順勝表示,河豚會阻斷或促進神經與肌肉細胞的鈉離子通道,進而麻痺神經與肌肉。中毒時病人在食用有毒漁貝類後10多分鐘,口舌與四肢末端開始麻木,接著出現無力、吞嚥困難、眼球麻痺、眼皮下垂,最後嚴重者則會導致無力呼吸而引起衰竭。同時也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絞痛、下痢等症狀。

陳順勝說,河豚毒 (tetrodotoxin)為漁貝類感染含河豚毒的桿狀細菌,會讓食用的人中毒。台灣河豚種類繁多,內臟都有毒,特別是肝臟與卵巢有強毒。除了河豚,本地產玉螺與織紋螺,特別是細紋玉螺也常具有強猛的河豚毒。

陳順勝提醒說,臨床研究發現,一年四季中,台灣魚貝類河豚毒毒性最強的時間,多半在春秋兩季,尤其在春天毒性最猛,且中毒魚源幾乎來自台灣外海海域,罕見本土養殖魚類,消費者宜慎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