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釭詩約:河豚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在詩的黃金時代唐朝之後,宋詩在題材上,嘗試著摸索新的領域。梅堯臣(1002→1060)的河豚詩,就是一個例子。梅堯臣字聖俞,今安徽宣城人。他曾任桐城主簿、河南主簿等職,官至都官員外郎。

梅堯臣以詩名於當時。他愛重平淡的藝術風格,曾說:「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善用比興手法,廣泛的反應社會樣貌。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他是中堅人物之一。著有《宛陵先生集》。

這首專論吃食河豚是否得當的詩,詩題是「范饒州坐中語客食河豚魚」。范饒州,是指大梅堯臣十歲的詩人范仲淹(989→1052)。這時,范仲淹左遷饒州(江西省)。「坐中」,是筵席上的意思。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適時,貴不數魚蝦。
【河豚在晚春時分,吃楊花而長肥,通常與荻芽一起煮湯,供人食用。在這個季節,河豚的身價,不是普通魚蝦所能比擬的。在內陸,魚蝦是貴重的食物,而河豚又比魚蝦昂貴得多。】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河豚的樣子已經很奇怪了,而它的毒性則更為驚人。突起的腹部,像一隻肥豬;憤怒的眼睛,有如吳蛙般鼓起。】

庖煎苟失所,入喉為鏌鎁,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烹飪時,如果不小心,沒有將毒液處理掉,吃下去就好像莫邪劍(鏌鎁,莫邪劍)刺入了喉頭。如果為此而喪失了生命,又何必貪圖口腹之快呢?】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向常吃河豚的南方人問起這件事時,他們大力庇護河豚,又誇讚河豚。都說河豚味道極其鮮美,誰又去管因吃河豚而致死的人,已多如亂麻這檔子事兒呢。】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來潮陽,始憚餐籠蛇。
【我無法用言語說服他們,想想也只有空自嘆息而已。韓愈(字退之)被貶到潮州,看到籠中被供作食用的蛇,非常害怕。(憚,害怕)】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柳宗元(字子厚)左遷到柳州之後,卻很愛吃蝦蟆。蛇與蝦蟆雖然面目可憎,不過吃起來不會威脅生命。】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河豚的絕佳風味沒有其它東西可以比擬,而其中所隱藏的禍害,也是令人無法測度的。如果說:「美好的事物像帶刺的玫瑰一般,時刻要提防它那潛藏的隱患出現」,這句話實在有道理啊!】

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正、負兩面的得失,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別勉強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也別盲目的照搬別人的做法。面對所有的事物,別看絕對了,也別走極端,是這首詩中梅堯臣對吃河豚一事提出的建言。值得我們琢磨與思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懷才不遇的詩人高適,在760年代,某年的人日,於落魄的旅次,寫了一首七言古詩給杜甫,詩題是「人日寄杜二拾遺」,其中有兩句,非常著名: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上元又叫元宵。這一天處處張燈結彩,詩人則在晚上作詩歌詠。蘇軾也曾在元宵夜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
  • 唐詩有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像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
  • 以前的朝廷小官,待遇微薄,宋詩常將箇中苦況表露出來。例如:陸游「假中,閉戶終日,偶得絕句」中「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經常欠書店的債,又沒有酒錢。這即使是詩的誇張,想必與實情也相去不遠。
  • 中國的古典詩,喜歡論述自然與人生,而拿自然的永恆,與人生的有限,來相互對比。在自然的嬗遞中,人的生命,也不斷的推移。詩人喜歡用自然的美,與自然的變,作為人生的比喻和象徵——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 科舉時代,放榜之後,可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虛、失望,交織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寫落第生心情的詩,要算是盛唐詩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長安」。

  • 後漢桓帝(在位147→167)時,巴郡(四川)太守李盛,苛取稅金,百姓怨聲載道,因而流傳下這首歌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