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被迫不漲價 中共「命令」能阻擊通脹?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4月04日訊】在中國最新一輪控制經濟過熱的嘗試中,中國政府「指示」外資跨國公司推遲漲價,並為房價漲幅設定目標。《華爾街日報》說,你既可以將此解讀為北京開始採取越來越孤注一擲的措施,也可以因此而安心地認為通脹和高房價問題正在得到解決。可是,專家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投資、管理不善、房地產泡沫都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外企痛恨接受「和諧」利潤率縮水

聯合利華(Unilever PLC)上週五證實,在受到北京方面的壓力後,首開先例地同意推遲原定於4月1日實施的漲價,不過未說明將推遲多久執行提價計劃。中國發改委對聯合利華的要求是在一些地方發生恐慌性搶購後提出的。

對生活成本不斷上漲越來越驚慌的中國消費者,本週早些時候湧入超市,將洗髮水、肥皂和清潔劑搶購一空。此前官方媒體表示,包括聯合利華和廣州立白企業集團(Guangzhou Liby Enterprise Group)在內的4家消費品企業將提價5%至15%。

除了聯合利華,立白(另一家領先的清潔劑生產商)和頂益(Tingyi,生產著中國一半的方便麵)也同意推遲原計劃的提價。

《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原料成本上升的趨勢蔓延至經濟的各個領域,其他企業也可能步聯合利華後塵。國有企業必須配合政府的價格控制措施可能並不令人意外,但外國企業及其股東肯定痛恨接受一個「和諧的」利潤率縮水。

很多經紀商看好今年晚些時候中國大陸股市的前提是通貨膨脹得到成功控制。投資者似乎相信北京能夠控制住通脹形勢。上述樂觀的預期再度將很大希望寄託在北京成功駕馭其准市場經濟的能力上。

中國房地產投資急需得到控制

報道說,中國有關部門在經濟管理方面所謂的雙重保險方法能改變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規律,或是令這些規律暫時失效。但價格能釋放重要的信號,這令價格管制成了一個不太有效的政策工具。同時,就算房地產價格的漲幅控制目標能夠得到強制執行,但這似乎正好鼓勵了繼續進行房地產投資的行為。

報導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投資急需得到控制,因為那裏的房地產投資最近幾個月似乎已經加速。不僅市中心,市郊也有許多新建樓盤,無論是否建好,一個相似之處是沒人住在裡面,而且這些樓宇看上去非常偏遠,卻被告知這些樓盤的銷售狀況良好,買家大部份是外地的投資者。

鐵道部原部長被解職 還有哪些管理不善?

此外,全國新建鐵路網–高速鐵路被認為帶來的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成為支撐房價的一個理由。但近日負責高鐵建設的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被解職,他被指控收受10億元人民幣的賄賂,據說還有18個情婦。人們不禁會問:中國總造價估計在5,300億至7,200億美元之間的高鐵工程還有哪些管理不善的地方?

房地產建設熱潮 全球經濟面臨巨大風險

報道還說,雖然中國政府也許相信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與市場經濟相伴的經濟盛衰相替的循環週期,但珠海輪渡碼頭附近大量被遺棄的空置爛尾房卻在提醒我們曾經有過的泡沫。它們是上世紀90年代初那場令珠海市政府陷入破產境地的過度投機所留下的。

儘管這些投資者對中國今後一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他們也將中國房地產市場與當今世界的主權債務問題並列為全球經濟未來面臨的巨大風險。

相關新聞
兩會降稅? 掀起苛捐雜稅的紅蓋頭
心宇:中共式腦殘大觀
農業部稱皮革奶係誤報 網民質疑
大陸保障房 靠誰來保障建設資金到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