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將移民279萬人 移民憂慮重重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敬一報導) 近日陝北白於山區和陝南秦巴山區移民工程相繼開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工程。未來10年,陝西將在這兩個地方移民搬遷 279.2萬老百姓,其數量超過此前三峽的移民總量,為三峽移民的兩倍。將被移民的村民對將來的生活表示憂心,專家則質疑到哪裏去尋找足夠的安全地帶?

「這哪是住人的地方?」

陝北白於山區和陝南秦巴山區是中國集中連片最貧困的區域之一。陝北白於山區長期缺水,貧困發生率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絕大多數的貧困人口仍居住在土窯洞裡。陝南秦巴山區屬於地質災害高發區,多次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平均三年半就發生一次大的洪災。

陝南秦巴山區的安康市雙龍鎮天寶村村民唐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他們村有200多戶村民,1,100多人口,是災害多發區,這次移民就是因為這裡地質災害頻發,隔上一兩年都有較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居住條件比較差,山高路陡,基礎設施水、電、路、醫療、教育都非常困難,山高大人稀少。

唐先生還說:「這裡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山體滑坡,對道路的危害很嚴重,對土地的破壞比較大。尤其住的地方,村裡大多都是土牆房,經不起暴雨襲擊。這裡山高耕作困難,不能進行機械化生產,只能靠人畜耕作。旱澇都經受不了。

還有這裡種莊稼的人越來越少,2000年搞退耕還林政策,一畝地按林場規定種植樹木,只補償200元,簽約時間8年。所以村裡的土地一部份是退耕還林的,一部份是農戶家裏,只有老的小的在家,不能種莊稼,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

唐先生還表示,他們村平均每戶有一兩個人出去打工,約有300多人。種莊稼的人比例下降了,土地有三分之一荒蕪了,山上的野獸也繁殖起來了,像野豬等也出來破壞莊稼,破壞性很大,這也是那裏的另一大災害。

石泉縣中池鄉南正村王姓村民對記者表示,他們住在大山裡邊,去縣城要做班車,交通不便,去一次很困難,是希望能搬出大山,只是不知政府能補助多少?

據《南方週末》報導,「國內外的專家,到陝南來了一看,首先就說,這哪是住人的地方?」

補助低 難倒困難戶

陝西省南部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知情人士蘆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對陝南住在大山裡面的村民進行大規模移民的工程已經開始實施。條件差的村民,一時還不能接受,按照省移民工程要求,要5到10年時間完成這項工程。

政府工作初期補償制度還沒有出台,補多少還不清楚。有些村民還在觀望階段,還在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搬走,想搬走的還是多數,大約佔百分之六七十。還有相應比例的村民,習慣住在大山裡,感到清淨、自由、空氣清新,樂意住在那裏,再加上家裏困難條件不具備,不願意移民搬遷。關鍵當局是否能有足夠的補助,讓移民重新開始生活。

蘆先生還表示,他們那裏2010年遭受特大洪水災害,房屋淹倒,沒房住的受災戶,政府動員遷走。用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辦法,那時補助標準也就是一萬七千塊錢。那些倒房戶就是三無戶,房屋沒了,財產沒了,生活來源沒了,當時窮困潦倒到一無所有。那也就補一萬多塊錢吧。這次陝南移民,也就跟那差不多,不會比那高多少。

這次大規模移民,充其量國家在基礎設施上只投入一點,一個家庭也不過就二三萬快錢,怎麼搞政策補償都不會大多少。前幾年他們那神農扶貧重點村,搞搬遷移民,政府給的是是「五加一」政策。「五加一」政策就是,一戶只給五千元,然後每口人加一千元,一家五口人也就只有一萬元。

「搬家是個大事,得重新建房,沒有十萬二十萬動不了,別說補一萬元,就是補二萬、三萬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起不到很大推動作用。」蘆先生說。

城固縣一位機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人們從各種渠道得到消息,都在議論這件事。

中共搞的數次大規模移民,從表面看政策都是惠民政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這些政策並沒有落實,導致許多移民生活赤窮,卻讓一些貪官大撈了一筆油水,從而引發不少的群體維權事件。

專家:到哪裏去尋找足夠的安全地帶?

據《南方日報》報導,從2011-2020年的10年間,陝南的漢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縣計劃搬遷240萬人,超過三個市總人口的1/4,搬遷建築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投資總規模超過1100億。

也有人表示,「我們最多是從十年一遇的災害點搬到二十年、三十年一遇的災害點。」雖然計劃宏偉,實行殊難。

地質專家趙法鎖則擔心,陝南地區到底能不能找到足夠安全的搬遷地以供安置百萬大移民。陝南地區地質災害高發區和易發區佔到了國土面積的整整一半。

地質專家們對陝南的總體定位是:地質環境極其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隱患數量多、分佈廣、密度大、發生頻發、危害嚴重。到哪裏去尋找足夠的安全地帶?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三峽移民 30貪官回吐百萬
王維洛﹕交還三峽工程外遷移民返回故鄉的權利
三峽貪官肅不完 「還要留崗繼續幹」
中國證實三峽移民資金遭不法挪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