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水果蔬菜被曝用十幾類激素「餵大」

人氣 188

【大紀元2011年05月20日訊】大陸蔬菜、水果在種植環節的「亂添加」現象最近不斷被發現。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跟上迅速增長的消費需求,目前有不少蔬菜、水果在生長種植過程中都使用了催熟劑、膨大劑、生長激素、防腐劑等「高科技」手段來增產、增量、保鮮。「一個瓜果從小到大用十幾類激素,沒有水果是『乾淨』的」。

據南方日報報導,日前廣州一市民從農貿市場上買了一把香蕉和一些桃子,從外觀上看,香蕉皮金黃金黃,看起來新鮮又成熟。然而,回到家吃香蕉時,卻發現裡面的香蕉肉又硬又澀。桃子一口咬下去,桃核都是白的沒長好。「不像是自然熟!」該市民懷疑,這些香蕉和桃子打了催熟劑。

還有廣州消費者向媒體報料說,在番禺等地的部份草莓園,為了第二天收到顏色鮮艷、漂亮的草莓,農戶在晚上會悄悄噴灑催熟劑。有的香瓜,聞著挺香,吃起來卻有些發澀,而且剛買了兩、三天,瓜皮就開始發黃,有些蔫了。

廣州楊箕村一家水果店老闆說,現在使用催熟劑的可能是草莓,「反季節出現在市場上的水果都是不正常的」。

據報導,蔬菜、水果在種植和流通過程中使用添加物現象普遍。深圳一家蔬菜銷售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國內蔬菜消費需求大,若僅靠植物自然生長,在生長速度和產量供應上都不能滿足市場。為了增產增量,種植農戶或基地都會使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速成」,現在沒有水果是「乾淨」的,「像催熟劑、催化劑、膨大劑、避孕藥等都會用到」。

19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也表示,瓜果等農作物在種植中使用膨大劑早已有之不是甚麼新聞,包括彌猴桃、葡萄、草莓、西紅柿、西瓜等,近年來在追求高產的過程中都在偷偷地使用。

「有時一個瓜果從小到大,會用上十幾類激素,包括細胞分裂素、生長素、生根素、抑制劑等,如有促發育成熟的赤黴素、使瓜果長得大的膨大劑、催紅催熟作用的乙烯利等。像長得像小饅頭似的草莓,個頭特大還有方有稜的獼猴桃,其實都是打了膨大劑,粉紅色或連把都紅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卻通紅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劑。」鄭風田稱,激素能帶來增產20%以上,所以引來競相使用。

對當前國內種植業濫用各類添加劑,部份專家表示擔憂。

鄭風田說,現在為追求產量、追求效益,商家大部份都使用催化劑,「尤其是那種形狀異常,外觀色澤美麗,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劑、膨大劑搞出來的。農民根本不知道添加多少是合適的,導致市面上水果也很不安全」。

他還表示,長期食用這些膨大劑的產品,對人體腎臟有危害,對孕婦和嬰幼兒造成的潛在危害會更大。「這些激素類瓜果劑易使孩子性早熟,我國不少地方爆出三、四歲的孩子性早熟症狀,應該與此脫不了干係。」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陳運說,「果實不是自然成熟,通過人工催熟使它提前轉色、變成成熟的,沒有達到應有的成長期,它的營養成 分沒有自然成熟的果實積累得多。」他認為,許多生長劑和抗生素都不應該去使用,像乙烯利、避孕二號等催熟劑必須禁止使用。

報導說,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有管理規定,其中重要的一條是規定其在果品中的殘留限量值。以氯□尿為例,日本規定,氯□尿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殘留限量值為0.1PPM;韓國規定,瓜類中氯□尿的殘留限量值為0.05PPM。但中國目前還沒有包括使用限量、殘留限量的國家標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馮雙慶教授表示,日本使用膨大劑以後,發現水果會有一些畸形,長得不規則,而且很不耐貯藏,容易爛。此後,日本就沒有再生產和使用。日本全面禁用,但國內何以讓這個對人體有害無益的玩意兒「廣泛使用」呢?

责任编辑:李洋

相關新聞
「低調」種菜 中共各級政府特供基地曝光
食品流通安全失控 超市現不過期食品
中共為保「九十」黨慶 禁曝光有毒食品
專家:可口可樂罐含雙酚A 玻璃瓶最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