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特寫:農民工孩子的集裝箱教室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01日訊】北京東北城郊的黑橋村有一間用集裝箱改造的教室,孩子們放學之後在這裡接受免費的課業輔導和課外活動。在這裡上課的孩子是外地農民工的子女,他們平時在這裡參加課外活動,也將在這裡迎來「六一」兒童節。

據路透社報導,北京黑橋這間用集裝箱改造的教室叫作「可移動打工子弟活動中心」,是由一個名為「打工子弟愛心會」的非政府組織設立的。「打工子弟愛心會」希望農民工的孩子們在放學之後能有一個學習和活動的場所。這裡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家庭作業的輔導,繪畫課程,還有室外的籃球場地和其它體育器械。

「集裝箱教室」的課程和項目非常受歡迎,以致課外活動不得不限招200名學生,但籃球場和體育運動設施向所有人開放。晚間課程每堂持續一小時,老師們會在第一個小時督導學生寫作業,然後是體育和藝術課程。

「打工子弟愛心會」的經理是澳籍華人Yin Chia,她解釋了用集裝箱當教室的原因。她說:「這些教室是用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完全修整一新。一旦城市規劃需要拆遷的話,我們只要跟隨拆遷戶把集裝箱運走就可以了。」

據悉,「打工子弟愛心會」的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已經被推土機推倒了,附近居住的農民工們也需要搬走,為即將要蓋的商場騰地方。

Chia表示,在農民工學校,每個班的人數往往太多,資源有限,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很多孩子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輟學了,跟隨父母做那種長時間勞作但薪水很低的工作。黑橋的一所「農民工子弟小學」,有600多名學生。學校的學費大約2,000元,這相當於許多農民工一整個月的收入。

民工子女就學難路漫漫

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的結果,2010年中國的農民工數量已經超過了2億6千萬。可是這些農民工的孩子跟隨父母漂流在城市裡,卻仍舊面臨就學難的問題。在黑橋的孩子們,由於父母沒有北京戶口,孩子們無法免費就學,只能就讀「農民工子弟學校」。可是,這些處境艱難的學校也沒有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

「打工子弟愛心會」希望通過民間的力量幫助這些孩子。他們已經在中國開設了由六個集裝箱改造的「可移動活動中心」,也在北京和上海開設為民工的子女提供的英語課程、實習培訓和民工子弟學校師資培訓。

「民生觀察網」創始人劉飛躍長期關注民工問題。他向德國之聲介紹說,這些農民工子弟小學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師資水平也難以保障,孩子們即便成績優異,也無法升入公立高中就讀。一些孩子因此而失去讀書的動力。

劉飛躍說,雖然官方有「一個都不能少」的口號,要讓孩子們都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二元化的戶口制度,以及弱勢群體難以為自己爭取權利的社會現實,都使得民工子女就學難的解決其路漫漫。

(責任編輯:李曉宇)

相關新聞
透視中國:和諧社會中的另類孤兒
北京30所打工子弟學校將拆遷消失
劉飛躍對話北京宜民打工子弟學校校長李登封(一)
北京官家搶地 萬名民工子女失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