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人系列:何文輝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何文輝(1341—1376),字德明,滁州人。

明太祖攻取滁州時,何文輝才十四歲,明太祖將他收為義子,親自撫養他,並賜姓朱。明太祖起兵之初,曾收養很多義子。等這些義子長大之後,就派他們與諸路將領分別鎮守各地。例如:周舍守鎮江、道舍守寧國、馬兒守婺州、柴舍和真童守處州、金剛奴守衢州。以上這幾位都是義子。其中,道舍指的就是何文輝。

何文輝被封為天寧翼元帥,鎮守寧國,後來晉升為江西行省參政。何文輝多次攻取江西並戰勝新淦的鄧仲廉,斬殺了他。後來又去援助安福,平定山尖寨。他跟隨徐達攻佔淮東,又接著平定平江。這些功勳,讓他獲得皇帝恩賜紋綺,還升官為行省左丞相,何文輝這時也恢復了原姓。

後來,他以征南副將軍的身份和胡美去攻打福建,他們越過杉關,進入光澤一地,循著邵武、建陽一路直達建寧。元遺臣達里麻以及參政陳子琦緊閉城門抗拒來軍。何文輝與胡美只好圍城攻打。過了十多天,達里麻無法支撐,趁著黑夜悄悄到何文輝軍營投降。清晨,總管翟也先不花也率眾向何文輝投降。

胡美聽到兩人投降之事,認為那兩人竟沒有來向自己投降,覺得很生氣,想要對城裏來個大屠殺。何文輝知道了,趕緊去告誡胡美說:“我和你一起受皇帝之命來到此地,就是為了要讓百姓安身立命。現在敵軍都已經歸降,你又何必以私忿來殺人呢?”胡美這才打消屠城的念頭。

當何文輝他們的軍隊入城時,完全沒有破壞任何事物。汀、泉各州縣聽到這個消息,都很信服,因此也都陸續歸附。後來,明太祖來到汴梁,把何文輝喚來當貼身扈從,任命他為河南衛指揮使。明太祖洪武三年,授大將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賜世襲指揮使。並因他跟隨傅友德等平定蜀地,皇帝特地賞賜金銀幣帛,讓他留守成都。

後世對何文輝的評價,認為他號令嚴明,為人賢能有厚德,深受軍民愛戴。明太祖也曾稱讚他有謀略威望。明太祖洪武五年,皇帝派他與李文忠一起出征應昌。隔年,移軍駐守北平。李文忠出兵北討,何文輝則率軍守居庸關,此時,何文輝感到身體不適,明太祖知道他生病消息之後,下召令他返回。

洪武九年六月,何文輝過世,那時他才三十六歲。何文輝葬於滁州東沙河上,皇帝對他死後的撫恤賞賜很豐厚。他的兒子何環,後來擔任成都護衛指揮使,在出征北方時不幸陣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東方朔的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仍面若童子。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 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對天下任何經書秘文,都過目成誦,還常常用手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丟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打了他一頓。
  • 清明節掃墓活動,來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在黃曆三月,清明的前一、兩天。漢代以前的寒食節,禁火時間較長,約一個月,後慢慢減少,至唐宋時期已減為清明前一天。
  • 據《後漢書》記載:鄭玄曾拜馬融為師,馬融當時已經是很有名望的大師,有學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級學生能夠聽到他親自講課。鄭玄和其他同學一樣,只能聽高級學生轉述老師講過的內容。即使這樣,鄭玄沒有因此懈怠或偷懶,依舊勤奮研讀,如此三年而不輟。
  • 岳飛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他每天對子女們的文武功課抓得很緊,學業完成之後,岳飛還要他們拿著畚箕,扛著鐵鍬,到菜園裡勞動。
  • 武訓(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 提起“張三丰”,人們就會想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尤其是金庸筆下的形象,更是令人盪氣迴腸。但那些描寫大多都是杜撰,真實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修煉大成就者,他發揚了中華道家文化,創立了武當派道統和武功,留下了許多傳唱不衰的神奇。
  • 司馬光生活簡樸、做人正直清廉,自謂:「平生未有不可對人言之事。」所以他對兒子司馬康也是特別注重教導他要廉潔、儉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