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13天第3次拋錨 疑電纜燒斷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李曉宇報導)7月12日上午,有網友向東方網爆料,京滬高速D182次列車在蚌埠開往宿州的區間內開始斷電,隨後1小時內非正常停靠2次,原因不明。而此前7月10日,京滬高鐵發往上海方向的G151次列車在山東境內發生故障停運。截至目前,京滬高鐵才營運了13天,拋錨達3次,專家對此表示質疑與困惑。

網友:疑因電纜燒斷

網友夏先生今天上午乘坐D182次高鐵前往鄭州。10點50分,當列車快要抵達宿州東站時,車廂突然斷電,列車在軌道上非正常停靠。「空調沒有了,車廂裡很悶熱。只見乘務員不停地跑來跑去,很多乘客在詢問情況,他們都說還在調查中。」半小時後,列車終於開動,11點30分左右停靠在宿州東站。當列車再次啟動後,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再次非正常停靠在軌道上。

乘客網友「張作金」發微博表示,京滬高鐵上D182次車迫停的原因為電纜燒斷,「在11車廂外冒起火花」。當時「火花從窗口閃過,尖叫聲中動車迫停,目前維修人員正在搶修。」從該網友提供的圖片來看,列車確實在軌道中停下,軌道旁有類似電纜的物品。

7月10日遇雷暴雨斷電 乘客質疑高鐵脆弱

而就在7月10日,開通剛滿10天的京滬高鐵就已經發生過一次故障,當時山東境內一聲驚雷擊「傷」了高鐵供電線路,造成北京往上海12趟列車晚點。

據《新京報》報導,7月10日下午6時許,因山東省境內雷雨大風,造成京滬高鐵曲阜東至滕州東至棗莊間下行線接觸網故障斷電,受此影響,京滬高鐵19趟下行列車晚點。當日晚7時37分,故障修復,行車恢復。停運的消息直至22時44分才得到新華社證實。

乘坐該趟列車的網友「喬任梁的鋼牙妹」於18:11分在微博上實時發佈了車上的動態。她表示,斷電停車時,列車正在彎道上行駛,且軌道有傾角。

約19:09分,「喬任梁的鋼牙妹」等博友表示,G151停車已經快一個小時,由於停電,車上空調停止運行,車內無法通風,且供水很快停止。乘客情緒激動,而工作人員解釋說,停運的原因是大雨導致接觸網斷電。

據博友描述,G151列車上的乘客紛紛質疑:高鐵就這麼脆弱,一場大雨就打停了?

在停運了約兩個小時後,G151重新啟動,於20:35到達徐州東站。「喬任梁的鋼牙妹」表示,由於列車部分車廂的空調出現故障,這趟列車被迫停在徐州東檢修,並讓後續其他高鐵列車先過。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上海的徐先生表示,他從泰安上車約半小時車就停了,「停的時候,車體還帶有一點傾斜。大概停了2個多小時,電和空調都沒了。因為是全封閉的,乘客在車上憋得難受,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後,才把車門打開。」

他也表示,後來因為要修空調,列車在徐州東又臨時停止,有些乘客在這裡換乘了其他車次。在徐州東,還發生了乘客上車時被車門卡住的情況。

專家:列車斷電制動有風險

至於突然缺電對高速行駛的列車有甚麼安全隱患,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金惠良博士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動列車制動有兩種方式,電力制動和機械制動,高速行駛的列車在緊急情況下剎車,靠兩種方式同時作用,大約要4000米才能停下來。如果在突然失去電力的情況下,靠機械制動,制動距離會更遠,如果這時前方路基或橋樑有問題,列車的危險性就越大,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很小。

對於雷擊造成列車停電,金博士認為,雷擊本來沒甚麼可怕的,雷電通過受電弓進入列車動力系統之前,要經過多級浪湧保護設備,浪湧保護設備對雷擊產生的超高電流進行快速釋放,從而保護列車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但浪湧保護設備質量好不好、使用壽命長不長,能經受多少次的雷擊,也是很重要的,到底是不是這個元器件出現質量問題,需要實地調查。

金博士分析,列車突然缺電還有可能是車體內部一些設備出現故障導致的。鑑於車體內部的空調系統也同時出現故障,那很可能是多層浪湧保護器被雷電擊穿,瞬時電流過大造成的。金博士指出「總之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至於京滬高鐵運行11天就出現元器件出現故障,他也覺得困惑。

至於國產的元器件,工藝、材質、技術能否經得起檢驗,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黃醒春教授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我們國家的技術能達到甚麼程度,工藝過程能否實現,這些都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問題,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反覆驗證。」

相關新聞
中國鐵道部稱動車組將實行浮動票價
京滬高鐵 貴過飛機
專家爆中國高鐵為爭第一罔顧人命提速
京滬高鐵開通  安全問題有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