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鐵瘋漲 每公里成本5億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如今中國大陸正在掀起一股地鐵投資熱潮,很多二三線城市都在力爭上馬地鐵,專家評論說,中國用10年時間走完了其他國家100年的歷程,但存在的問題也決不容忽視。

大陸地鐵快速增長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目前國務院已審批28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在2020年前,大陸各地的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規模將超過一萬億元,其中主要是地鐵投資。

美國《紐約時報》比較說,7年內,紐約市將建成公眾期盼已久的第二大道地鐵線的一個約3.2公里的路段,而同期武漢將建成總長225公里的全新地鐵系統。目前莫斯科、巴黎和東京的地鐵線路總長分別是 286公里、221公里和304公里,而在未來20年裡,中國將會有近20個城市的地鐵里程數超過 這三座世界大都市。

統計顯示,2006年全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10年增至48條,2015年則預計會變為96條,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有可能變為289條。

儘管地鐵因其佔用土地和空間最少、運輸能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環境污染最小等優勢而成為備受推崇的理想交通方式,據調查,在紐約、倫敦、巴黎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承擔的客運量可占城市總客運量的50%~80%。但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建成通車以來,地鐵便因其修建和運營成本過高而飽受爭議。

每公里5億的高成本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介紹說,在中國,地鐵修建成本每公里約5億元人民幣,如果按一條地鐵長30公里計算,其修建成本或可高達15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總額。目前,國務院對修建地鐵的城市的最低要求是,年GDP總量在1000億元、300萬人口以上、財政收入100億元以上的城市就能申請修建地鐵,然而很多不符合標準的城市,依然想盲目上馬地鐵。

如南寧市200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是231億元,光修建地鐵一項,就需要花掉全市4~5年的全部財政收入。無錫的客流量根本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每小時3萬人,但當地官員認為:「財力夠,可以先修建,後發展嘛。」

政績帶動下的利益驅動

為甚麼當地官員熱衷於修地鐵呢?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雁測算說:「地鐵項目每投資1億元,將帶動GDP增長2.63億元。以「十二五」期間地鐵建設投資一萬多億計算,將拉動3萬億以上的GDP增長。」不少城市刻意加大項目強度,壓縮週期,「目標是在市長卸任之前通車」。

另外,不少城市的地鐵線路偏愛修到郊外,甚至通車時站外還有耕地,其目的是「吃地鐵」,因為這樣建設成本低,可以明挖施工,而且越是在郊外地鐵沿線,空置的土地越多,地方政府可藉此推高土地出讓金。

面對全國地鐵建設「一哄而上」的局面,國務院曾先後在1995年和2002年兩次決定凍結各城市地鐵立項,不過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4萬億基礎投資的大背景下,對地鐵的審批被大大放寬,一股二三線城市大規模建設地鐵的浪潮隨之席捲而來。

在豪華上浪費很多

在資金來源上,各地政府利用槓桿效應,本來政府只有20億的資本金,但通過銀行貸款替換,甚至可以融到200億,10倍的槓桿效應。專家表示,「相比於這場觥籌交錯的狂歡本身,並沒有太多人關心誰來為這場盛宴買單」。

體現在地鐵花費上,一般設備佔四成,土建佔六成比較合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地鐵建設中,比例接近了五五開。地鐵越修越豪華,七成的用電量都用在不該用的設備上,只有三成的電用在牽引地鐵上。「這是拿著國家的錢在胡花」。「有一種腐敗是偷工減料,也有一種腐敗是料足得不得了!」

相關新聞
地鐵大躍進 中國地鐵幾乎全虧損
北京地鐵自動扶梯失控倒行 1男孩死30傷
大陸地鐵事故頻發 項目被曝亂象重重
穿越而來? 北京地鐵樓驚見「樓蘭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