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里百年誕辰紀念系列報導》

屈天霞、宋峻峰:流動的古蹟──高家橋

屈天霞、宋峻峰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12日訊】歷經幾十年風雨,經過洪水和地震的襲擊,它依然穩穩屹立,發揮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這就是永和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高家橋。

作為大型水利工程,三台縣原有的三座堰渠,大圍堰、民利堰和永和堰,因為沒有後期的維護管理,如今只剩下永和堰還靜臥在這曲折的山間田野,發揮著作用。高家橋是永和堰的一段石拱渡橋,由我國著名的水利專家黃萬里設計建造,被稱為永和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甚至是98年洪災和「5.12」地震災害之後,高家橋依然屹立在爭勝鄉的高橋村,為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默默做出貢獻。

懷著對這一古建築的好奇,記者日前來到爭勝鄉高橋村,在當地群眾的帶領下,見到了這座高高屹立的石拱渡橋。據瞭解,大橋高50多米,長約150米,寬4米,橋體完全是用花崗岩條石砌築。當地一位常年在此居住的70多歲的老大爺告訴記者,修這座橋時,他才7歲,親眼目睹了整個修建過程,當時是民工晝夜加班,用了將近3年的時間才修好。

高家橋最初的功能是通水和幫助行人過往。由於兩岸是滑坡台地,施工時用了三萬多根青槓樹棒,共計逐台梯次打樁15個,編欄護坡。青槓樹是一種很堅實的樹木,常被用作建材,但在經過了多年的風雨之後,這些青槓樹棒早已不見了蹤影,供人通行的小路也損壞嚴重。如今的高家橋有上下兩條小路可供行人過往,但都有些險要,橋面上的一條路不足半米寬,另一條路在橋腰身處,同樣很窄小,旁邊沒有護欄,橋下是50米深的河谷,沒有膽量的人,根本沒法在上面行走。高家橋的橋中間是渡槽,深度約有2米左右,在渡槽裡還留著當初修建時的記量刻度尺。

據當地村民講,這座橋的設計建造者黃萬里,是黃炎培之子,在美國主攻水利工程學,1937年回國後,受當時的三台縣縣長鄭獻徵邀請設計這座難度極大的渡槽,修成後曾取名「萬里橋」,黃炎培先生認為不妥,改以地名「高家橋」,但當地老人仍稱它為「萬里橋」。為此黃萬里曾賦詩一首以紀念:

我嘗治水涪關道,三載移家到梓州;
鑿石開河資灌溉,一橋飛若彩虹浮。

(原載四川省三台縣政務網)
http://mh.my.gov.cn/santai/1371065711069233152/20100504/495809.html

為撰寫《滔滔江河水,悠悠報國情,清華大學紀念黃萬里誕辰百年座談會》(俞梅蓀)筆者通讀《黃萬里文集》等各種資料,近百萬字,進一步認識黃萬里,深為感動,選出13篇,編輯整理配圖,作為黃萬里百年誕辰系列文。

1,黃且圓發言:回憶父親黃萬里,視頻www.56.com/u94/v_NjI0NDAxMzE.html
2,屈天霞:流動的古蹟——高家橋(萬里橋)
3,楊美卿發言:回憶黃萬里先生在清華的這五十年
4,沈英發言:憶黃萬里遺囑事
5,1992至1993年黃萬里三次上書江澤民的信
6,任彥芳:悲劇預言者的悲劇——懷念黃萬里教授,《民主與科學》2010-08
7,述弢:不能看著要禍及農民而不說話——黃萬里的悲壯人生,《經濟觀察報》2011-0606
8,三文:世間已無黃萬里,《中國經營報》2011-0525
9,黃河清:黃河清是禍不是福!——紀念黃萬里,2005
10,鳳凰網:大躍進時期李銳如何說服毛澤東放棄建設三峽工程,2011-0902
11,紀登奎之子揭河南潰壩巨禍鄧小平難逃干係,《新史錄》2011-08-25
12,清華大學召開黃萬里誕辰百年紀念座談會組圖,2011-08-20
13,鳳凰衛視台視頻(2010-02-06):88歲黃萬里患癌症再為研究生講課
http://v.ifeng.com/his/201002/cd2e42be-4540-49bc-972e-0dfe6efa665d.shtml

@

相關新聞
黃河清:哭當代大禹黃萬里
黃觀鴻:黃萬里生前控告張光斗謊言惑眾
翁劍平:黃萬里教授的遺憾
水利專家黃萬里去世六週年 官方仍然沈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