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涵:對轉基因技術的理性反思

田涵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27日訊】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轉基因技術,是通過運用分子生物技術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研製該技術的初衷是美好的,希望糧食更有利於人健康、提高產量、少用殺蟲劑等。例如將Bt基因導入玉米、水稻、馬鈴薯等,可以分泌一種毒蛋白來毒殺害蟲;將抵抗殺草劑的基因導入大豆以抵抗殺草劑。

可是事與願違。近年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問題已經引起了多個國家科學界和政府部門的廣泛關注。國外對轉基因食物的不安全性正在不斷被證實。越來越多的實驗資料和應用實例證明,轉基因作物遠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美妙,更沒有轉基因技術公司所承諾的那麼神靈。鑒於轉基因食品的對人類和環境帶來的嚴重安全隱患,日本對轉基因食品採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1998年歐盟通過法律,把轉基因農產品作業嚴格限制在實驗室環境或封閉區域之內。2009年12月,法國生物技術最高委員會宣稱,種植轉基因玉米「弊大於利」,這等於轉基因作物種植在法國的永久廢除。除法國外,德國、奧地利、希臘、盧森堡和匈牙利五國也對轉基因玉米下了禁令。
究竟是甚麼樣的嚴重問題,導致轉基因食品如此的命運呢?

首先,大量的研究資料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可能導致多器官、多系統的危害。

1994年Mayeno等報告,發生一種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現為嗜酸性肌痛。臨床表現有麻痺、神經問題、痛性腫脹、皮膚發癢、心臟問題,記憶缺乏、頭痛、光敏、消瘦。後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的基因工程細菌產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個月後發病,導致37人死亡,1,500人體部份麻痺,5,000多人發生偶爾性無力。據測定,含量為0.1%便可致死。

1997-1998年,英國等實驗分析發現轉基因食品導致某些動物健康異常和種植區域出現異常。研究顯示,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現了肝臟癌症早期症狀、睪丸發育不全、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部份萎縮等異常現象。

200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完成了特別專題研究併發布研究報告,指明:轉基因食品可導致難以預見的宿主基因(Host DNA)破壞,而用現有的審核和監測系統不能發現。美國國家科學院列舉了審核轉基因食品產品的時候所沒發現的異常:1、食用了轉基因玉米等轉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現血細胞和肝臟細胞異常、肝臟比沒食用的更重;2、食用了轉基因玉米的豬,在美國中西部農場出現假孕或不育;3、食用了轉基因玉米飼料的母牛,在德國實驗農場非正常死亡;4、使用轉基因飼料的雞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飼料的死亡率高出兩倍;5、英國市場出現轉基因大豆食品後,居民的過敏症上升了

50%,巴西出現同樣狀況;6、被長期認為「安全」的轉基因玉米,其效果並非如推廣者說的那麼理想,例如,菲律賓食用者出現了皮膚、小腸和呼吸系統的異常反應。

2007年,奧地利澤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孟山都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劑)和轉基因玉米MON810(Bt抗蟲)的雜交品種進行了實驗。在經過長達20週的觀察之後,發現轉基因產品影響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學家發現食用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24個月的雌性小鼠肝臟出現異常。2009年《國際生物科學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第7期上發表的四位法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餵食三種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三個月後能讓老鼠的肝臟、腎臟和心臟受損。

2004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海爾比克教授發現,Bt-176中的用來毒殺歐洲玉米螟的Bt毒素,無法分解,最終毒死了奶牛。

更長期的潛在危害是,當人們在食用了這種轉基因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並繼續發揮作用。「說透徹一點,吃轉基因玉米,會把我們的腸道細菌轉變成生活著的農藥製造廠,可能直至我們死為止」。因此會導致更多的細菌耐藥和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問題。

世界著名生物學家普甚帕米巴爾加曾在審查了600多個科學期刊後得出結論:轉基因生物是令美國人健康急劇惡化的一大因素。

2009年5月,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報告指出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包括不育、免疫問題、加速老化、胰島素的調節和主要臟腑及胃腸系統的改變,結論是:「轉基因食品和健康的不利影響之間不是了無關係的,而是存在著因果的關係。」

其次,轉基因技術的最大危害是對環境的「基因污染」和環境的毒害。

轉基因作物與其近緣野生種間的基因漂移(gene flow,又稱基因漂流、基因逃逸)是目前生物學界最為關注的基因事件。基因交流在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大都發生在相同的種或同屬的物種之間。植物和微生物之間進行基因交流,在理論上講是零概率事件。而當轉基因植物發生基因漂移時,會產生一些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如產生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危害生物多樣性、誘發新病毒、對非靶標有益生物的影響,而對環境造成更嚴重的「基因污染」。

例如,抗除草劑基因流入相關雜草後,可能會使該相關雜草具有抗除草劑的特性,進而產生超級雜草。2000年加拿大就曾經爆發了著名的「超級雜草」事件,由於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裡發現了個別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種、兩種或三種除草劑。

2009年美國國際先驅導報報導,不下十種對所有農藥都刀槍不入的「超級雜草」在美國22個州至少上百萬公頃農田中肆虐。這些農田都種植了轉基因作物,並且使用了孟山都(美國農業生化公司)的除草劑。這種草每天可以長七八厘米,最高能到兩米多,把農作物蓋在底下,見不到陽光。而且這種雜草非常粗壯結實,連收割機都經常被它們打壞。

除草劑「滋養」出來的抗除草劑雜草佈滿了農田,農民被迫噴灑毒性更強的除草劑。遺憾的是所有的除草劑對這種超級雜草都無濟於事,而開發針對這些變異雜草的除草劑還至少需要6年時間。農民不可能等6年,為了除草,他們想盡辦法,或者乾脆用手工除草,在投入幾十萬美元代價治草依然無效後,不少農民選擇放棄。超級雜草在轉基因種植區蔓延,一些耕地被迫荒蕪。

1999年,美國康耐爾大學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告,用塗有轉Bt基因玉米花粉的葉片餵養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範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人們本來是以善良的願望來開發轉基因食品,結果卻因為面臨著的重重難題而結束。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

首先原因應該歸因於轉基因技術對生物起源的錯誤理解。所謂「生物進化假說」是一個漏洞百出的理論,在科學界早就被人懷疑。各種生物構造機能的複雜和精美程度,豈是用一個簡單的「進化」目的就能完全解釋得了?!況且許多中間過程都缺乏重要的證據。

其實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物本是上天所造。而轉基因技術中,由於不承認「上天造物」,將「生物技術」代替了上天造物功能,顛覆了自然的邏輯,用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基因片段,重新組織成一個新的物種。人類以為通過生物技術,就可以在不同物種、不同生物界(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進行基因交流,豈不知這是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人類不可能不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其次,轉基因技術具有理論錯誤,不僅沒「治病」,反而更加導致「新病」增加。以轉基因水稻為例,科學家希望通過Bt基因合成的毒蛋白餓死害蟲,但是害蟲本是生物鏈中的一環,它不吃水稻的葉子,就得吃別的植物(莊稼或雜草)葉子。一旦雜草也通過基因逃逸帶了Bt基因,那麼害蟲只有加速進化而與人類抗衡。其結果是,會出現「超級害蟲」,人類需加大農藥用量、或研發新藥而抗新蟲,這樣下去,蟲害問題不但沒解決,還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蟲害,甚至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就像大量使用抗生素從而導致更多的細菌耐藥問題一樣,如果要解決蟲害問題,不能簡單的靠這種「殺蟲」理論來解決,還得要尋求其他的智慧。

國際科學界已經開始對轉基因技術進行反思。轉基因技術所反映的科學弊端,可作為對唯科學主義、科學迷信的有力批判。在舊的科技救世的信仰破滅、科技弊端危及人類生存、科學理論面臨「兩難」困境的今天,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反思科技的利弊,打破原來的思維局限性,以開放的心態、廣泛接納和融合更先進科學理論,早日建立新科學體系,相信對人類的未來必將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轉基因食品: 安全?危險?
比利時轉基因試驗田半數被毀
博韋被罰 歐洲不認同轉基因產品
大陸男性精子質量下降 或與轉基因有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