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一鼓作氣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43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夫(1)戰,勇氣也。一鼓作氣(2),再(3)而衰,三而竭(4)。彼(5)竭我盈(6),故克(7)之。

《左傳.莊公十年》

【註解】
(1) 夫:語助詞。
(2) 一鼓作氣:第一次擂鼓時,士氣最旺盛。
(3) 再:第二次。
(4) 竭:音「節」,全都沒有了。
(5) 彼:對方。
(6) 盈:豐盛,此指精力充沛。
(7) 克:打敗。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他的參謀曹劌(音「貴」)帶兵前往應戰。兩軍在長勺這個地方擺好陣勢,齊軍首先擂了第一次鼓,魯莊公在此時也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卻阻止他說:「不行。」直到齊軍擂過了三次鼓後,曹劌才說:「我軍此時可以擊鼓進攻了!」

當魯軍「咚、咚、咚」的戰鼓一響,馬上激起了士兵們的士氣,結果齊軍慘敗,狼狽而逃。接著曹劌看出莊王想乘勝追擊,馬上阻止的說:「現在還不可以!」接著他就下車,仔細觀察敵軍留下的車跡,和地上散落的旌旗,確定了無詐,才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果然此役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事後,莊公問曹劌擂鼓一等再等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這種事,全憑著大夥兒一股勇氣,第一聲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正旺,第二聲鼓響,勇氣就會有些許的衰退,等到第三聲鼓響,大家的勇氣就已經沒了!當敵軍擊了第三聲鼓響,這時我們才剛擊第一聲鼓響,正是敵人士氣大減,而我軍勇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才能打敗敵人啊!」

「另外,我之所以會下車仔細觀看,是因為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故意引誘我軍上當。我看到他們的軍隊車跡混亂,旗幟也歪斜倒地時,才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慘敗,才敢乘勝追擊啊!」後來,「一鼓作氣」就被用來比喻做事時要鼓足勇氣,勇往直前,才能一舉成功。

【討論】
(1) 曹劌在敵軍擊了第幾次鼓才命令自己的軍隊開始擊鼓?為什麼曹劌一等再等,等到適當時機才擂鼓?
(2) 曹劌為什麼一開始阻止莊王乘勝追擊?
(3) 回想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須要「一鼓作氣」的完成,才不會越拖越沒勁兒,永遠做不完?和同學分享看看。

【造句練習】
例:跑一百公尺競賽最須要選手一鼓作氣的衝刺了。
例:平常我們做事,如果都能一鼓作氣的做好,那就不會老是有事情做不完的困擾了。

【相似成語】
趁熱打鐵、一氣呵成

【課後時間】
動動腦,想想看:
曹劌論戰(猜一歇後語)

【參考解答】
一鼓作氣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有一位名叫婁師德的宰相,他待人寬厚有度量,由於十分愛才,也屢屢舉薦人才。
  • 微子是殷商末代皇帝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紂王繼承了帝位後,荒淫無道,微子幾次勸諫,紂王都不聽。
  • 汲黯是漢武帝時的大臣,個性正直不阿,守節死義,不畏權貴,以民為本,有什麼不滿就直接對武帝勸諫,武帝因此不重用他,外調他到東海當太守。
  • 戰國時代,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從原本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門客,被升為上卿。當時趙國有一名將叫廉頗,見到藺相如的官位居然比自己的還高,因此很不服氣,懷恨在心,想要報復,並聲言不願和藺相如同在一起做事,有機會也要當面侮辱他一番。
  • 作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應當顧全大局,而不在細微末節上錙銖必較,才能從宏觀中,取得較易成功的抉擇。「大德不逾閒」就好比在江河裡游泳,順流而游,游得就快就輕鬆,逆流而游,游得就吃力。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孔子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發令遲緩,到期卻不寬假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像做小官員般的小氣。」
  • 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各種製作的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以求得一切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