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素:民主與專制下的幾種不同現象

辛素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1月31日訊】今年一月份加拿大著名期刊《Maclean’s》的封面故事是「加拿大政府用你的錢做的99年蠢事(99 Stupid Things The Government did with your Money)」,文章歷數了近幾年加拿大聯邦、省、市政府濫用納稅人前的事實。筆者發現在民主和專制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下,國民對於從政人員的容忍度,以及在其他事務上的思維方式有很多不同。

現象一,對待政客花公費的不同態度

以本期《Maclean’s》的封面故事為例,其中第89條說,去年渥太華花費了424元為聯邦外長John Baire特別印製了金色凸起的名片。筆者來自於專制國家,對於這條罪狀感慨頗深,如果在筆者熟悉的中國大陸,在John Baire這樣的級別,即使印製純金的名片都不足為奇。424元算什麼?在筆者以前供職的省轄上級,常有一句笑話,就是說「從口袋中掉出來一萬塊錢,聽到響聲都不會低頭看一下。」這還是一個省公司的辦事員而已,何況一個部級官員。

《Maclean’s》一共列舉了99項罪狀,筆者非常好奇的看了,但是沒有看完。對於筆者這樣從專制制度中走過的人,這些事情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不足為奇。如果把《Maclean’s》放到中國去,按照同樣的標準去統計,恐怕一百萬條也打不住,真要把編輯們累出個好歹的。

中央電視台曾經一期「讓世界了解中國」節目中,美國來得蒙得市的艾文市長和中國威海市的崔市長互相邀請對方訪問自己的城市。艾文市長接受邀請後,表示她沒有訪華的費用,她的辦公費用來自於市民的納稅錢,訪華的費用將是一筆額外開支,不在她的辦公費用之列,故,她需先向有關企業募捐,獲得企業的贊助之後,才能安排訪華的行程。最後,崔市長慷慨的表示替艾文市長出旅費。當時威海是一個從四個小村莊剛剛起步的小城市,而美國來得蒙得市,是世界最富有的微軟總部、任天堂美國總部等大公司的所在地,稅收財源豐厚。

威海崔市長花得也是納稅人的錢。如果他在民主的加拿大,這就是他執政的一條罪狀;可是在專制下的中國,主持人加全場觀眾都為之喝采,無一人就此發問。

現象二,對政客風流韻事的容忍度

這讓我想到前新華社記者施蓉在9月份被媒體爆出,與加拿大國會議員德克特(Bob Dechert)互通內容曖昧的調情電子郵件一事。德克特隨後對此表示道歉。中共媒體新華社宣布,他們已經將鬧出調情醜聞的駐多倫多女記者施蓉調回了中國,並且今後不再回到加拿大。還有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間的性醜聞,幾乎毀了他的政治前途。選民對政治人物在個人作風上的不檢點容忍性極低。

反觀專制下的中國,民眾對於走下神壇的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婚外戀、私生子,不但沒有感到被欺騙,反而有一種他們也食人間煙火的親近感。這和北韓人對待他們昔日領袖金正日的艷事如出一轍。

現象三,對已嚴與對己松,媒體對內外所持標準的不同。

中共的喉舌媒體中央電視台有這樣一則報導: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的性醜聞事件從「離婚門」、「嫩模門」一路升級到「召妓門」,全世界的目光也開始從關注老貝的婚姻轉移至老貝的政壇地位是否不保上來。

但是,在對待中共黨自己的領導人,喉舌媒體從來沒有這樣大度,這樣大義滅親過。比如江澤民和宋祖英的醜聞,有報導說,中央台內的人私底下都管宋祖英叫「宋奶奶」,但是中央台從來沒有把有關新聞版上台面。

去年在對待美國的「佔領華爾街」和北京的「佔領王府井」的報導,所採用的也是皆然不同報導口徑。中國媒體對前者是鼓勵和捧,對後者是嚴控和打壓。反觀民主制度下,媒體作為監督工具,在本國的報導上更趨嚴厲。比前面提到《Maclean’s》雜誌對於加外長John Baire印名片這種小事的不依不饒。

現象四,八卦新聞的真實性和正規媒體的兒戲

2009年6月18日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中,一位名叫高也的大學生接受採訪時,痛斥谷歌中國鏈接色情信息,說黃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學「心神不寧」。隨後有網友發現並經媒體查證,這位大學生就在《焦點訪談》工作、現為實習生身份。此前,6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高考新聞,被網民發現竟然是用了去年的老畫面。

去年,石家莊電視台「情感密碼」的訪談視頻《我給兒子當孫子》,換來了海內外無數華人的扼腕歎息,最後發現竟是電視台找人演戲,玩弄大眾感情。

在中國大陸,人們往往會在八卦新聞中打轉轉,試著去抓住新聞真實的尾巴。

在民主制度下,正規媒體的信譽度極高,特別是世界級的大媒體,幾乎是讀者或觀眾求證新聞真實度的唯一途徑。曾經有位中東的獨裁者,在一場戰爭爆發前,他放棄使用自己國家的媒體,親自致電美國CBC要求被採訪。

現象五,專制制度下獨有的奇異現象

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是,在專制制度下,很多人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學習榜樣,崇尚領袖,沒有信仰,但是卻可以為專制制度奉獻終生。他們對於統治他們的專制者有著說不清的情愫。他們常常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了自己的存在。他們視統治者「貴」,視自己「賤」。他們把自己比作一塊磚,任由統治者搬來搬去。

去年12月17日,金正日出殯的時候,很多朝鮮人在靈柩經過的道路兩邊痛哭。這和1976年中國人哭毛澤東、周恩來的情景十分相似,幾乎只是切換了地點和時間。這在民主社會基本不可能發生。當今的中國人也在嘲笑朝鮮人的閉塞和愚昧。當這並不妨礙他們看中共軍演時的衝動。筆者認識的一位友人說,「民主制度下的西方人看朝鮮人哭靈和看中國人軍演感到同樣好笑」,筆者認為這位朋友總結得相當經典。

當讀者看到,中國人餓著肚皮也不願意拉下一場女排的比賽;看到過得慘兮兮的小市民為中共的神五神六升天歡呼;當看到一無所有的老農民認為花費7千億人民幣去辦一場為期兩週的奧運是給他們長志氣的時候,您一定不要覺得驚慌。這是專制制度下,老百姓獨有的共同特徵。◇

相關新聞
曾寧:早日告別專制政黨 迎來自由民主中國
911十週年 專訪盛雪:反恐必須反專制
大陸學者批毛:槍桿子裡面出專制政權
辛亥百年  大陸仍陷專制漩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