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惡霸為何難覓蹤跡?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編譯報導)網絡欺凌導致卑詩省少女托德(Amanda Todd)自殺後,引出一連串質問,最常見的是:罪魁禍首是誰?甚麼樣的網絡惡霸令這位少女對社會如此絕望?

據CBC報導,一個互聯網黑客組織匿名宣稱,他們已經找到了導致15歲的托德自殺的罪魁禍首。有人認為,上述匿名黑客組織可能找到了肇事者,但也許不是。因為在網絡世界,發布任何東西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使用虛假姓名、隱藏計算機地址後,愛說甚麼說甚麼,查出一個人的真實身分簡直是大海撈針。

加拿大皇家騎警下士托蒂爾(Laurence Trottier)在一封郵件中表示:「互聯網為那些有意隱藏自己身分的人士提供了多種選項。這些選項提供了多種匿名級別,必須一步步破解,才能查出一個人的真實身分。

*艱難跟蹤

警方的調查往往從查詢IP地址開始,找出一條有爭議的網絡帖子最初源自哪台計算機。

美國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信息網絡研究所副主任克裡斯廷(Nicolas Christin)表示:這有點像查詢一個電話號碼,但是計算機要複雜得多。找到問題帖子的源頭,一個IP地址後;下一步是查出這一IP地址的網絡供應商;再聯繫供應商,以獲得顧客的使用該IP地址的相關信息。

如果網絡供應商在管轄區內,它可能會提供相關信息;但是事情絕不是這麼簡單。第一個問題是,司法管轄權。在德國屬違法的事情,在美國可能是合法的,使警方很難獲得某些異國網絡爭議帖子發布者的個人信息,從而展開調查。

其次,人們可以用軟件和代理服務器來掩蓋自己的真實IP地址。使用網吧或圖書館的公用電腦,也能夠掩蓋真實身分。

再次,不能制止正當理由的網絡匿名行為,諸如出於保護個人安全目的。還有,黑客能夠突破進入某個人的臉書(Facebook)頁面,做一些警察未必做得到的事情,而警察沒有許可權不能採取行動。

相關新聞
網絡欺凌問題引發美國各界關注
網絡欺凌蔓延 青少年上網安全引關注
網絡欺凌普遍 芝加哥公立學校定規
美一校區為對付網絡欺凌提議搜查手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