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外交部發言人的高亢聲調能否降低些

祝振強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10月20日訊】不知是否有甚麼不成文的規定使然,外交部發言人聲調高亢的「好鬥」、放狠話、說絕話、說氣話,劍拔弩張、鋒芒畢露,且似乎是斬釘截鐵、鏗鏘有力,是很有傳統的。此前的無論男女發言人,皆以此著稱。當下的這位洪磊先生,更是把這樣的一種風格、這樣的一種腔調、這樣的一種「發言」,發揮到了極致——洪先生面對的,似乎已不是一群記者,而是無數人民公敵;洪先生所代表的外交部面對的,似乎已不是世界外交,而是戰爭的對立方。不若此,就不足以表現威嚴;不若此,就不足以恫嚇對方。其永遠是高八度的、粉筆喇玻璃黑板般的念腔、措辭,難免不讓人有「聲嘶力竭」、「色厲內荏」的聯想。

這樣的一種「發言」風格,這樣的一類發言人的出現,言其對應的是中國外交的現狀,似乎並不為過。不知從何時起,中國的外交便不再鎮定自若,不再游刃有餘,不再有板有眼,還不再心平氣和——無論大小事,皆不苟言笑,一臉的官司。與這樣的一種格局相對應的,就是有意無意製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氛,讓人猜謎。似乎是讓人猜不透,便達到了謎底設計的目的。

記得詭譎、怪異的釣魚島風波如火如荼之時,一個中國記者追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釣魚島事宜,這位隨和、平靜的發言人微微一笑,說,這我可得好好看看。說著,便隨手翻閱一疊文件,翻出來,又錯了,再翻,而後才不緊不慢地念出來。反觀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則遠沒有這樣的風度。其緊張的、呆板的念腔,與其說是刻意營造出的所謂「氣勢」,不如說是害怕念錯而規避擔責的機關事務性做派。時時偷看文件又裝出不用看的樣子,原本連貫的語句故意弄成大喘氣的「老道」模樣——這無論是從風格、內涵上,還是從純粹技術角度考量,都難以讓人感到其專業、嫻熟、盡職盡責。

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固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矛盾、衝突,甚至戰爭,但是,外交部不是「戰爭部」,外交部發言人不是戰場戰況通報者——即便是「戰爭部」、戰場戰況通報者,也不會以這樣的一副永遠高亢的腔調、這樣的一種「好鬥」的姿態行市!道理很簡單,那樣說明不了問題、說不清楚問題,還會把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形象搞砸。把這樣的一種「發言」、這樣的一種風格,作為和平時期、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本聲音、姿態,不符合中國的現狀與國際定位,不符合當今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

評判外交的成功與否是件難事。但是,這樣的一種外交,絕不能說是一種成功的外交;這樣的一類發言人,絕不是合適的發言人。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君子不怒自威。外交部及其發言人,怎麼就不能學會淡定一些、從容一些、自信一些、微笑一些呢?怎麼就不懂得溝通、協商、交流、合作呢?怎麼就不能宰相肚裡能撐船、治大國如烹小蝦呢?即便有天大的事,也沒必要表現出怒氣沖沖、四面楚歌、走投無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之勢不兩立的樣子啊!也沒有必要一概以高亢的腔調、冷戰風格的「發言」,給人以魯莽生硬、顢頇粗魯、鼠肚雞腸、目光短淺的印象啊!

況且,當今世界,我們看不出有任何令外交部及其發言人如此火急火燎、怒火中燒的事體。

我不知道外交部發言人有無記者朋友,我判斷是不會有的。可能是發言人不屑和視為敵人的記者們交朋友,可能是記者們也不敢和這樣一位氣勢洶洶的發言人交朋友。無論如何,朋友之間,甚或同事之間、陌路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是沒辦法在這樣的一種「發言」之下推心置腹、坦誠交流的。這難道不是外交的悲哀?

客觀來說,今日中國社會,基本上就是個火藥桶。各行各業、各地各方問題成山、矛盾如麻,沒一個不是死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由自主地憤懣、焦灼、急躁、易怒。

從外交部發言人終日一成不變的「好鬥」、高亢之「發言」,我看到的是,一方面,國內的上述情緒、情感直接映射到了發言人身身上,或曰,其「發言」乃國內濃烈情緒、情感的真實流露、寫照;另一方面,這樣的一種聲音,這樣的一種情緒、情感,固化、加劇了社會的緊張、病態局面——每天聽著外交部發言人如此高亢、「好鬥」的「發言」,誰個不被如此焦灼、焦躁的壞情緒傳染?誰個不心急如焚、生生變成熱鍋上的螞蟻?

相關新聞
習近平和賀國強不露面 中國政局被指微妙
外媒窮追習近平是否活著 發言人洪磊慍怒
紐時: 高層「鬥得很凶」習近平或週末發表講話
陸反日潮  台外交部關注情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