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漁場污染 漁民面臨虧損

人氣 8

【大紀元2012年10月25日訊】(自由亞洲電台高山報道)中國的南海、東海、黃海海域近兩個月來相繼結束休漁期。但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因為中國近海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影響,今年漁船出海將維持薄利經營,甚至出現虧損。

中國的《經濟參考報》日前報道,近10年,中國近海漁業資源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影響,渤海、舟山、南海沿岸和北部灣四大漁場已名不副實,退化嚴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陳雪忠表示,東海的污染源有三大塊,一是化工廠直接排放入海的工業廢水;二是農田受雨水沖刷入海的農藥;三是經下水道入海的未經處理生活污水。他說,「上海的生活污水都沒法實現100%的處理率,更不要說其他沿海、沿江中小城市了。」加上灘涂因圍海造地而消失,威脅近海漁業資源。

舟山漁場塘頭社區的漁民黃星發對本台記者說,當地許多傳統漁場已經消失。當地漁民三十年前出海一次能捕到幾百公斤大黃魚,現在一年也捕不到幾條。大黃魚已經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每斤不到一百元,漲價到現在的每斤四五千元。現在市場上賣的黃魚都是人工養殖的。

黃星發說,現在大家都成了失海漁民, 「很多人不去捕魚了,也沒有工作。」

漁民黃星發還說,這幾年舟山漁場的漁民出海捕撈的經濟效益節節下降。隨著油價和用工成本快速上漲,今年如果沒有政府的柴油補貼之類的政策扶持,絕大多數漁民都會虧本。

總部在四川成都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認為,過去二十年,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很快,很多沿海灘涂濕地遭到破壞,而灘涂濕地可以對污染的廢水起到過濾作用,他說,

「對控制近海的污染也有很大的貢獻,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當然也有圍海造田,還有圍海造碼頭,使得中國海岸線的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加重了海洋的污染。」

浙江舟山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但當前港口、通訊等設施的快速發展,正大量侵佔漁民賴以生存的海域。目前整個舟山漁場管線密佈、航線縱橫。隨著上舟山港口建設進程加快,外輪航線大量增多,舟山漁場的很多海域已經不能捕魚。

楊欣說,在渤海灣經濟區也是如此,「在渤海的錦州地區,渤海是一個三面被陸地包圍的海灣,環渤海一線工業比較發達,包括重工業和化工業,除了工業以外,農業用水也加重了對海洋的污染。」

楊欣建議,治理近海的污染首先要對沿海工業企業進行環保整治,禁止圍海造田,加強對河流的治理,「中國有句古話說,條條河流通大海,河流污染了,必定會江污水帶到海洋去。」

舟山市普陀區塘頭社區的漁民黃星發也表示,漁民和農民不一樣,因為沒有土地等基本保障,而且經營成本高。失海漁民的生活境況還不如失地農民。因此,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幫助他們,能夠建立對失海漁民利益的補償機制。

(責任編輯: 辛民)

相關新聞
渤海污染波及漁民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中國漁民刺死韓國警長 韓外交部強烈抗議
中國千艘漁船過濟州 韓國緊急應對
山東漁民遭俄炮擊失蹤  中共不斷換說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