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污染波及漁民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人氣 69

【大紀元2011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報導)中國最大的內陸海渤海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專家指出幾十年後它將變成死海,海洋生物瀕於滅絕。而當地漁民協會稱今年魚類的捕獲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並直指由於經濟的發展,三、五年後渤海將無魚可捕;學者認為花錢治污不是最重要的,當局必須痛下決心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犧牲一些經濟速度來保護環境。否則只會淪為庸醫抓藥,一服沒用再換一服。

渤海魚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住在山東萊州灣的王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是魚迴遊至渤海灣產卵的季節,產完卵後遊回黃海,為保護魚苗,這3個月是禁止捕魚的。他說,萊州灣海塗地無限制的開發,也會影響魚的產卵量。

渤海休漁期一結束,9月1日漁民們迫不及待地開著船出海打魚,羊口鎮近海漁民協會是個民間的團體,會長孫效寶9月8日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協會的組織有368艘漁船,近海漁業出海一次大約4至6天,航行100海哩左右。每次出海打魚,他都會作生產日誌,與去年同期的比較,這次捕獲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5月底6月間是魚迴遊產卵的期間,碰巧遇上康菲溢油事件,他說由於污染面積太大,不僅影響魚苗的生產,相對魚獲量也就減少了很多。其實早在7月份他就知道魚量會銳減,因有少部份漁民在7月份禁魚期間就偷著出海,發現事態嚴重,所以這次預知只要出海一定賠錢,但還是去了,為的是留下記錄,證實魚獲量是少了很多。孫說,他們已將這些真實的記錄,逐級上報,希望透過海洋漁業局的出面向康菲公司索賠。

當地漁民對記者表示,工資上漲了一倍,柴油每噸上漲2,000元,一切成本都在增加中,現在漁獲量減少了這麼多,賠了很多,再試一兩個航程後,如果魚獲量仍然如此,準備放棄下半年的捕魚季。

對於向康菲索賠一事,環境律師夏軍認為,該協會漁民如在渤海合法捕撈,又可以證明漁獲量大減與渤海溢油有關,則他們有權利向康菲公司索賠;關鍵是漁民必須提出證據。


渤海赤潮,赤潮是一種災害性的水色異常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赤潮發生時,海水變的黏黏的,還發出一股腥臭味,顏色大多都變成紅色或近紅色(微博圖片)

渤海多年來污染嚴重

《財新網》報導,9月5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已派員至羊口鎮瞭解情況,官方尚未作出結論。孫效寶說並不知該廳至羊口鎮調查之事,至於官方調查結果如何,該報記者分別致電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山東省環保處、壽光市海洋與漁業局、濰坊海洋與漁業局、濰坊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環境中心監測站等單位,均稱不知9月5日派員調查之事,或稱是縣級單位檢查不全面,市級比縣級更具權威性,有專業檢查人員,建議記者打 XX電話詢問,然該單位稱「我們是環境監測的,不管這事」。

今年6月4日以來,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萊19-3油田連續發生溢油事故。《新華社》9月8日報導,截至9月6日,溢油累計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域海水污染,目前,溢油隱患仍未徹底排除。

9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分析稱,渤海是半封閉內海,由於周圍重化工業高度集聚,一些河流攜帶大量污染物入海,加上圍海填海過度,造成近岸海域水質退化,濱海濕地消失,渤海灣和遼東灣等污染嚴重。據瞭解,環渤海海岸上建立眾多工業區,入駐企業多為高污染企業。

孫效寶亦表示,渤海灣重化工廠很多,最近5、6 年污染的特別嚴重,漁船增加很快,漁民過度捕撈對魚的損傷也大,另外填海破壞生態平衡,有些魚的胚種在特定海域產卵,海填了牠沒此環境了卵產不了,也是影響魚的產量。

山東省環保局負責人曾對當地媒體透露,小清河難治,主要原因是排汙大戶均為省內「響噹噹的大企業」,不少還是上市公司。環保人士則稱,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場,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污染。


污染的渤海海水呈黑色(微博圖片)

當局應犧牲經濟速度來保護環境

專家稱渤海污染80%源於陸地,2001年9月,國務院批復「渤海碧海行動計畫」,推出全面治理渤海污染的計畫,《新世紀週刊》報導稱,從2001年至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投資各種專案近300個,資耗300多億元。環保系統高層屢屢對媒體釋放利好,稱渤海污染初步控制。然而2006年8月,由國務院召集的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坦承,渤海污染物入海總量居高不下,污染面積擴大,赤潮頻繁出現,重大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有人說渤海將成海上荒漠,幾十年後將成死海。孫效寶對記者稱,不用幾十年,3、5年魚類在渤海就沒法生存了。他分析說,目前渤海有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中海油開採石油、很密集的開採;渤海灣四周的工廠日益增多排放工業廢水、及城市的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造成海水污染非常嚴重,他說,政府光搞經濟,不顧環境的污染。

對於如何整治渤海,《新世紀週刊》稱,多位學者指出,渤海治污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關鍵在於,當政者是否痛下決心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犧牲一些經濟速度來保護環境。否則只會淪為庸醫抓藥,一服沒用再換一服。

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王詩成說:只要政府真的重視,就能治好,再過幾十年,渤海絕不是死海,而是碧海。問題是政府是真重視還是假重視,重視程度有多大。

博友「小小青島」則認為:多年的污染已經使渤海五分之一以上海水被污染,海洋生物瀕於滅絕,日漸成為海上荒漠。而無人為康菲溢油事件負責,無疑是無人為整個渤海負責的縮影。政府部門出於行政慣性,向公眾報喜不報憂,真相至今撲朔迷離。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蘋果在華零件供應商被指污染環境
環保組織:蘋果在華供應鏈造成嚴重污染
水污染頻傳 環保組織點名蘋果供應鏈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曝37死 村民維權受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