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未來7年預算流產 南北意見分歧大

【大紀元2012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綜合報導)歐洲聯盟在布魯塞爾召開為期2天的特別峰會,於週五(23日)結束。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2014年至2020年的歐洲預算案,但各國領袖在會中對於預算的刪減或增加存在意見分歧,南北歐代表的立場涇渭分明。各國領袖一致決議停止預算案討論,留待下次峰會再議,導致本次會議的預算案結果流產。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今年6月底提出2014至2020年歐盟預算案的總額,金額龐大首度逼近一兆歐元。相對於2007至2013年的前7年預算,增加了300多億歐元,引起各方反彈,尤其英國的反對聲浪最為強烈。

歐盟27個會員國領袖從週四(22日)開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峰會,商討歐盟2014年至2020年的歐盟財政預算案。原本預計會議若能順利進行,將再深入討論各項議題的細節,會議可能持續進行至週末,不料會議首日各國代表已出現嚴重的分歧,第二天仍未見達成共識,各國領袖一致決議暫時擱置預算案討論,於第2天宣佈預算案流產,結束為期2天的歐盟峰會。

儘管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Jose Manuel Barroso)在會前,逐一與27個會員國領袖溝通,希望能通過預算案,而導致峰會延遲2小時才開始,但會中仍擺不平各國間的歧見。

英國、德國、瑞士與荷蘭都要求大幅削減歐盟開支,可是波蘭、西班牙等獲得歐盟援助的國家,則反對削減預算開支,形成南北意見對立、涇渭分明的局面。

另外,根據雅典通訊社報導,賽普勒斯已與歐盟、IMF及歐洲央行達成緊急救助協議,成為歐盟第5個接受援助的國家。

各國對歐盟編列的農業補助金的歧見最大。歐盟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不及總人口數的5%,但是像法國有龐大農業編制部門的國家,就能受惠於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的補助。法國以往約可獲得歐盟預算總額4成的補助,但其他沒有編列農業部門的國家,相對的就是只能交錢給歐盟,而不能獲得任何實質利益反饋。

英國為了抗衡國家對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所支付的金額不公現象,在1980年代佘契爾夫人執政期間,提出退還金(rebate)制度,要求對歐盟少於貢獻與付出的各會員國退款給英國,否則不惜退出歐盟。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提出9,730億歐元預算版本,英國分攤1,120億歐元、退還金為540億;德國的預算版本是英國分攤1,110億歐元、退還金為540億;英國自提的版本則是分攤1,020億歐元、退還金500億。英國打算在自己分擔的部份,大刪100億歐元預算。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歐元區佔主導地位的德國和法國,也不同意這次編列的預算金額;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會中更強調:「這是一筆歐盟負擔不起的開支。」

卡梅倫告訴記者,范龍佩提出的預算金額,不只有英國反對,其他許多國家也不贊同。他說:「總之,英國的訊息很明確:『我們不打算在國家財政困難的時候,到這裏簽屬同意歐盟增加開支的預算』。各國沒有取得想要的結果,因此停止這項大家都無法接受的議題,這對歐盟而言,是個進步的過程。」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她能體諒卡梅倫的觀點。默克爾說:「在這次會議中,無論是贊成或反對預算的雙邊意見,或是一般的討論內容,都顯示出足夠的潛力,能讓我們在未來達成協議。」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也表示,雖然這次的預算案未能獲得共識,但至少會議已取得「進步」的過程。他說:「會中沒有出現威脅和最後通牒的言論,我和默克爾總理都同意,這樣的會議結果更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在未來取得大家想要的協議。」

范龍佩在會後表示,雖然各國領袖在這次會議中未能對預算案達成共識,但他有信心各國在明年初會完成預算案的編列。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歐盟預算能否定案  本週是關鍵
防跨國企業避稅  歐盟研擬方案
歐盟高峰會前 歐元漲
歐盟討論預算前 法德領袖晤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