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隨筆】在美國遭遇講中文的尷尬事

人氣 1

中國人身居異國它鄉,見到新鮮事都可能要評論一番。可你千萬注意: 你身邊的老美或老外可能就是個「中國通」,你一不小心,說了不再行或無理的話,就會自找沒趣或遭遇尷尬。下面我舉在美國的幾個實例。

一次,與家人在超市購物,前面有兩個老太太在走,我脫口而出「你們看這兩個老太太多胖。」沒料到,老太太回頭用中文回敬我一句:「胖咋的?你們看不慣嗎?」頓時,我非常尷尬,連聲致歉。

還有一次家人去德州一家餐館吃飯,我們點的菜還差兩個沒來,我就說:「菜上的太慢了。」一位美國服務員趕緊用中文解釋:「就餐人太多,請耐心等一等。」話不多,說得我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還有一次,我在亞城超市內見到一個美國年輕人,外套上印有中文「勇敢」二字。我好奇的在旁邊說:「不懂中文,印上中國字知道是啥意思?」這位美國小夥爽快地用中文說:「我學過中文,不過說和寫得不太好。」相比美國人的率直,我倒顯得「小人之心了。」

例子四在佛州,我也是路過一家加油站,想買點土豆片和熱水。我用手比劃著跟店員用肢體語言講,站在我旁邊的一位美國小姐立刻用中文說:「你是中國人吧?你要甚麼,我給你翻譯。」我連聲道謝,美國小姐講得還是地道的北京腔。

還有另外幾個中國人在國外的例子。有一次,一個同事在紐約問路,碰到一位非常漂亮、熱情的金髮美女,她不僅會中文,還帶他走了一段路聊天。分手時,那個同事誇獎說:「你中文說得真好。「那女孩回答說:」紐約就是中國人的天下,不會中文行嗎?!」

在法蘭克福的地鐵上,對面坐了個高個兒,兩個中國人隨口說了句:「這傢伙腿可真長。」沒想到,那個德國人居然用中文問:「你有多高?」這兩個中國同事當時懵了,後來他們還和這個德國人聊了一會兒。那個德國人說:「你們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洋鬼子開口說中國話。」幾個人哈哈大笑。臨走,德國人居然用上海話說了一句:「再會。」說得很到位。

還有一次,兩個湖南老鄉在麥當勞吃快餐,邊吃邊聊,還說起了家鄉話。結果,旁邊一位德國女孩在旁邊插了句:「我聽出你們是湖南人,很好,我看過一本書。」這兩個中國人當時楞了好幾秒鐘,楞沒回過神兒來。當然,從此以後兩位再不用中文在外面的場合說話了。

其實,話還要說,事也得做。但在異國它鄉說中文時,一定要明白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多讚揚、多理解,入鄉隨俗不要指指點點,用平常心看待事物,逐漸熟悉西方社會是我得出的經驗教訓。

相關新聞
亞特蘭大台灣商會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講座
達美股東要求公司停止干涉工會組建
最高法駁回阿拉巴馬死囚重判請求
喬治亞港務局貨櫃吞吐量增長2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