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讓MIT發光 台傳統產業組大聯盟 籲設國貨館

ECFA簽訂後 MIT製品一進中國就遭仿 台灣市場反被陸廉價品吃光 使製造產業出走 人民找嘸頭路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台灣台北報導)13個傳統產業公會7日共同發起「台灣製造產業大聯盟」,推動全民愛用國貨運動以救經濟,並呼籲政府設置「國貨館」,讓台灣製產品有通路販售。發起人之一台灣寢具產業團結聯盟理事長黃光藝表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並沒有使傳統產業產品銷售到中國,反而一進中國立刻被仿冒,只有受到陸貨傾銷、技術被竊取的更大威脅。

黃光藝說,自從政府加入WTO開放中國商品進口,台灣製造業產品原來在台灣市占率有九成,現在平均只有兩成半,成衣更嚴重,現在連5%都不到。開放自由貿易勢在必行,如果政府善加利用全台蚊子館,經整理後設置國貨館,協助傳統產業進駐,讓台灣百姓都能買到台灣製的國貨,未來可進一步仿照宜家家居(IKEA)模式,到全世界設館,進而把國外的錢賺回台灣,如此讓百姓過富足的生活。

「台灣製造產業大聯盟」旨在推動國家經濟起飛,結合全國製造產業、民生產業暨農業產業相關業者力量,全力發展台灣製造產業與民生產業的競爭力、影響力與國家形象暨世界品牌形象。圖為參與傳統產業公會理事長手舉產業商品齊喊「傳統產業拚經濟救台灣,愛用國貨拚經濟救台灣」口號,顯示推動民眾愛用國貨的決心。(台灣寢具聯盟)

至於ECFA簽訂對傳統產業的影響,黃光藝說:「傳統產業商品銷售到中國的比例很少,因為單一產品只要過去展售,他們都買一次,其他就仿掉了,我們的東西只有去那邊被人仿冒而已。ECFA對傳統產業毫無幫助。」

彰化縣織襪協會理事長張嵎順、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周清源等,皆表示面對中國廉價品的打擊,他們的產品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尤其在百貨公司和賣場的通路上,只見中國製產品上架,卻少見台灣製商品;台灣製造業大量出走,留在台灣的產業又難以生存,他們呼籲政府重視傳產生機,並解決通路問題,讓製造業復甦,以創造更大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