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委婉動聽的韓國民謠《阿裡郎》

文/徐孝彬

人氣 252

【大紀元2012年12月27日訊】「阿裡郎阿裡郎阿拉裡呦,阿裡郎我的郎君翻山越嶺啊,把我扔下出了門的你啊,走不到十裡路你會想家。」 雖然歌詞短暫簡潔,唱起來也琅琅上口,但卻伴隨著深深的哀怨。12月5日(當地時間)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7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上,韓國民謠《阿裡郎》被收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都要保護的遺產。

有分析稱,可能韓民主在歷史的長河中受過太多的苦,韓民族從來沒有主動侵略過別的國家,但是卻受到過太多的外來侵略,從而把哀婉和悲傷昇華到音樂中,歌曲中雖然伴隨著哀怨同時也蘊涵著善良的民族性。

《旌善阿裡郎(江原道1號)》是韓國很有名的無形文化遺產。2009年,韓國曾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希望該民謠能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事務局因各個國家配額數量限制,《旌善阿裡郎》從審查對象中被排除掉。

在中國,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從100年前朝鮮族移居至中國延邊,因而著名的民謠《阿裡郎》在朝鮮族圈內也流傳開了。2011年5月,中共把在朝鮮族圈內流傳的《阿裡郎》指定為中國國家級無形遺產,韓國也開始把阿裡郎申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韓國政府2012年6月不再局限於當初的《旌善阿裡郎》,而是把珍島、密陽、平昌、聞慶、清州、旌善、忠州等全韓國地區流行的《阿裡郎》全部申請收錄世界文化遺產,從而把包括「阿裡郎,阿裡郎,阿拉裡呦」等句式和歌詞在內的一連串《阿裡郎》歌曲全部納為《阿裡郎》範圍。

大約5個月後,在今年11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所屬的「審查輔助機構」一致通過韓國《阿裡郎》,並下達了希望收錄的「登載勸告」判定。

在韓國《阿裡郎》民謠不是局限於某個特定地區,而是全民皆曉的民謠,超越時代又不斷地進行再創作,並以多種形態流傳至今,這些特點對《阿裡郎》的收錄決定起了很大的影響。此外,韓國為了制度性地保護無形遺產,從而擁有比較完善的條款與組織體系,對此次收錄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常聽K-POP音樂的韓國青少年們通過學校教育來熟悉民族歌謠阿裡郎。(照片=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阿裡郎是什麼?

《阿裡郎》是韓國代表性的民謠,即使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和現代化中也被大眾們主動守護直至今,蘊含了韓民族的文化底蘊。有京畿阿裡郎、江原道阿裡郎、旌善阿裡郎、密陽阿裡郎和珍島阿裡郎等形式。對阿裡郎的起源有「我離郎」,新羅的「閼英妃」、密陽的「阿郎(阿娘)」這幾種說法,但是找不到真正準確的文獻,所以實際上無法局限於一種根據。◇

[[3]]

一聽到“阿裡郎阿裡郎阿拉裡呦”,韓國人就頓時興起,搖擺著雙臂開始跳舞。在鄉下的集市或活動時,經常能看到一個人開始唱阿裡郎,周邊的人們就三三兩兩地開始伴舞的情景。(照片=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