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卡公開買賣可洗錢行賄卻無監管

人氣 150

【大紀元2012年12月05日訊】大陸銀行卡銷售充斥網絡越來越火,並形成收購、開辦、銷售、使用「灰色產業鏈」,為詐騙、洗錢、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而對於這種非法行為,當局監管卻是空白。

網上熱賣銀行卡

據《大河報》報導,按照相關規定,銀行卡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然而,極具私密性的銀行卡卻在網上熱賣。

該報記者隨機調查了十餘家銷售銀行卡的網站後發現,各網站所銷售的銀行卡種類齊全,且明碼標價,一張普通借記卡的價格一般在200~500元。

非法出售的銀行卡從何而來

據一些「卡販子」稱,出售的銀行卡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得,一是從持卡人手中收購其閒置不用的銀行卡;二是購買遺失或被盜的個人信息及身份證件,然後去辦理銀行卡倒賣;三是通過在銀行的「內部關係」,滿足客戶「指定開戶人」等特殊要求。

實際上買賣客戶信息的行為已非常氾濫。某保險公司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證實,保險公司以每條200元左右的價格從電信部門購買客戶電話、姓名、住址等信息;房產中介也坦言會從銀行、交易中心等處花大價錢購買客戶信息;醫院把孕婦信息賣給婦嬰用品公司等也都屢見不鮮。

目前,中國在個人信息管理方面沒有相應的法規,連管理條例也沒有。

在銀行辦理一張借記卡僅需10元工本費甚至免費,而在「卡販子」手中購買一張卡片則要數百元。為何還有不少人願出高價從「卡販子」手中購買銀行卡呢?這些銀行卡買來後又有甚麼用?

報導稱,「網上買賣的銀行卡為洗錢、詐騙、行賄受賄等犯罪活動開了方便之門。」

1,由於開戶人與使用人並非同一人,使用人用銀行卡做違法的事情,警方也很難通過開戶信息找到使用人。

2,為行賄受賄洗錢和詐騙開綠燈,行賄受賄、洗錢和詐騙均可實現「匿名」制。

3,偷稅漏稅是購買銀行卡的又一用途。多名「卡販子」告訴記者,每個月都有很多中小企業主購買銀行卡,這些人想通過多開賬戶的方式,將原本一個賬戶的錢分到幾個賬戶,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此外,網店也是購買銀行卡的一大主力軍,新開一家網店在開店初期需購買大量銀行卡開多個賬戶來炒作信用。

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晉商銀行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總行設在山西的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為省屬大型金融企業。就是這樣一家銀行從今年中旬至今,竟然以方便境外來華人士及境內遊客、境內居民的小額支付結算需求為由,公開大量發行借記預付卡,該卡不記名、不掛失、不取現、不包含持卡者任何信息,全國具有「銀聯」標識的POS機可刷卡消費,面額300到1000不等,「卡片可以開幾十種發票,具備二次開票功能。

銀行卡成變相行賄、洗錢等工具

銀行卡非法買賣不但會滋長灰色暴利,而且也為一些經濟犯罪、職務犯罪打開了方便之門,民眾質疑為何這種犯罪行為沒有人監管?

民眾「戚明」稱,非法銷售銀行卡成了腐敗的風向標,成正比例關係……銀行卡實名制形同虛設。

民眾「正義」表示,共產黨哪有不貪的,這正是他們需求的工具,哪個部門敢管就免誰的職。

民眾「小花」說,這種網上生意賺錢很暴力,雖違法但很安全,因為那些貪官都需要,所以不會有人來查的,那些當官的都是明處喊反腐,暗處都貪腐沒好東西。

(責任編輯:吳凱琳)

相關新聞
劉曉慶偷稅案引發北京補稅高潮
仇富心態成為中國大陸社會不定時炸彈
中國富豪為何紛紛落馬?(1)
專家談香港辦理人民幣業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