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公眾對各項基本公共服務不滿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12月06日訊】(自由亚洲电台)中國社科院最新發佈的一份調查報道顯示,中國公眾對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不滿意,不同地域、戶籍和收入的人群對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也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社會科學院星期三發佈了2012年度的《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調查報告》。

中新網的報道說,該報告根據全國8000多份抽樣調查問卷的數據,從滿意度和信心指數兩個方面,分析了公眾對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基本教育和環境保護六大類公共服務的主觀感受和未來預期。

報告指出,中國公眾對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方面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偏低、信心嚴重不足,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建設中應著重關注這方面的管理和服務力度。

廣東居民李先生對此評論說:「中國政府好多行政部門,根本不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提供什麼公共服務,完全是利益驅動的。有油水的事,大伙都來插手,擔責任的事,誰都不管。這樣的話,公共服務或者社會管理出現漏洞,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談到中國近年層出不窮的環境污染事件和食品安全問題,美國民間機構「中國信息中心」的楊莉藜分析說:「近幾年來,中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好多是由環境引發的。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人們的維權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公民對此已經忍無可忍。這幾年來食品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除了政府方面的監管不力,還因為中共的『層級制度』使有特權的人可以享用特供食品。所以,有特權的人很少真正去關心食品安全問題,受有毒食品毒害的人,往往是底層的、沒有權益保障的民眾。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我想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擁有的權利不同,而這種權利的不同體現在各個方面,甚至體現在不同食品的分配方面。」

中國社科院的報告還顯示,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仍存在地域不均衡、城鄉差距和不同人群間的差異。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本地居民的滿意度和信心指數要高於戶口在外地的居民,非農業戶口居民的滿意度高於農業戶口。

另外,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越高的人群對社會保障和醫療水平的滿意度越高。低收入和低自我認同的底層群體,則對基本公共服務,尤其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滿意度較低、缺乏信心。

報告建議中國政府,逐步把農村居民納入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

楊莉藜認為,目前中國的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種類少、質量差,是中國不公平的「城鄉二元」制度造成的。

「農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往往是最差的,因為不管在經濟層次、政治權力層次,農村總是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近些年,雖然農民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包括對農業的貢獻,還有大量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社會分配不公,他們得到的是蛋糕中最小的一塊,國家在農村的投入又非常少,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惡性的循環。」

楊莉藜希望中國的新一代領導班子能夠採取切實措施,彌合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割裂狀態。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報道。

(責任編輯: 辛民)

相關新聞
寧波PX事件中被刪「不宜公開」微博
古鏡:反PX與反共
中共黨員8千萬 其中多少貪污犯?
十八大報告首提生態文明 九評點破癥結所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