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習近平談「復興」 靠民族主義造凝聚力

人氣 14

【大紀元2012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習近平至少兩次在公開講話中,談論民族復興。這個詞彙也被他的前任使用過,但是他在上任不久就頻繁的使用,評論者認為,是為了通過民族主義「製造凝聚力」。

路透社: 民族主義牌加深南海緊張

《路透社》12月6日報導引述北京分析家說,習近平的國內政治策略是很清楚的。「他在使用這些言辭以遠離意識形態。」一個獨立的政治學者陳子明說,「他知道共產黨的口號在中國人當中不再有這樣的地位,所以他認為打『民族復興』牌是一個更好的方式。」

政治觀察者說,習近平使用的語言主要是針對國內聽眾,但是它出現在一個中國在國際上尷尬的時刻:自從習近平上個月成為總書記之後,跟南海和東海鄰國的緊張加劇。

週四,中國告訴越南,停止在爭議地區的單方面石油勘探,以及不要騷擾中國漁船。

緊張加劇的部份源自於兩個最近中國地區政策的變化:頒發印有爭議地圖的護照,和新的省級條例給予海事機構登上並截留進入中國聲稱屬於自己海域船隻的權力。

這兩個政策的提出發生在習近平的「民族復興」言論引起鄰國擔憂的時刻。

「它引起外界關注,並且時間點也不合適。」一名高級西方外交官談及習近平最近的言論說。

華爾街日報:中國的民族主義浪潮

《華爾街日報》12月7日報導說,東亞嚴重的海上對抗的風險在加劇。中國最近宣佈一份指南,從1月1日開始,它的海上警察可以登上並截留西沙群島附近的外國船隻。越南也申明對這個島嶼的主權。週二,河內加強巡邏並透露說,中國漁船切斷了它的地震調查船隻的電纜。

菲律賓外交部阿伯特•羅薩裡(Albert Rosario)對南華早報說,中國已經傳達它的意圖說,它決定在黃巖島永久駐紮船隻。羅薩裡稱中國的行為是「獨裁的」。

北京也繼續挑戰日本對釣魚島的控制。中國海監船和漁船也在釣魚島12海里之外遊蕩,偶爾跨過邊界,迫使日本海岸警衛隊作出反應。

北京三年前就開始加強申明領土主權的姿態,許多觀察者認為這只是一個暫時階段,跟領導層交接的權力爭奪有關,但是現在證明這個判斷是錯的。

軍隊跟文職領導人關係不穩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分析說,是甚麼驅動北京這麼做?中共軍官佔據中央委員的20%,已經越來越大聲的表示要把美國趕出他們的相鄰水域。共產黨長期以來的有關結束受外國欺負的「百年屈辱」的言論讓這種呼籲很難被忽視。

另一個驅動力是,軍隊和他們的文職領導人之間不穩定的關係。週三,新領導人習近平公開告誡軍官「杜絕」腐敗和保持對共產黨的絕對忠誠—如果忠誠是毫無疑問的,他沒有必要這樣呼籲。

有可能習近平對海軍的陰謀侵略活動也感到不舒服。但是迄今為止,共產黨的反應是通過巨大的年度預算增加來收買高級軍官。

利用愛國主義克服政治反對派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民族主義作為一個重大主題在中共詞典當中重新興起。習近平採用「民族復興」作為他的主要口號,顯示他意圖作一個改革導向的民族主義者。上週他跟其他新常委參觀有關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略,他的講話顯示,他希望利用愛國主義情感克服政治反對派。

周邊國家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應對。如果不抵抗中國的部署,將面臨在主權申明上退讓的風險。但是過於張揚的反應可能進一步激化中國的民族主義或不小心啟動真刀真槍的戰爭。

鄰國也不甘心在海軍軍事力量上越來越落後。日本在努力加強它的海上護衛隊,菲律賓希望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裝備海軍。

美國立場漸趨強硬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奧巴馬政府已經開始擺脫美國傳統的在領土糾紛當中戰略性的模糊姿態, 報導說,上週一群由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塔格帶領的美國退休官員代表團赴北京,傳達信息說,雖然美國在主權問題上保持中立,但是安保協定要求美國捍衛日本控制釣魚島。美國參議院週五隨後投票支持一項修正案,重申這一承諾。

在整個亞洲,警鈴已經拉響,北京已經放棄鄧小平務實的國際主義。人們期待,習近平願意並且能夠控制中共軍隊的好戰。同時美國及其盟國應該團結一致,下決心阻止事態發生。

(林詩遠)

相關新聞
秘魯投票站出口調查顯示民族主義黨領先
秘魯民族主義候選人在選舉中領先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抗議勝利日逮捕行動
辛灝年演講「民族主義的使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