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王勝:商湯

王勝

人氣 6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01日訊】商湯,子姓,名履,廟號太祖,為商太祖,商朝的創建者。在位三十年,前十七年是夏朝的商國諸侯,後十三年為商朝皇帝。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已、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唐,大乙,又稱高祖乙,在歷史上被尊稱為武王。

湯,是帝嚳後代契的子孫,為商部落首領。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中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下了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夏朝自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後,「好方鬼神,事淫亂」。(《史記•夏本紀》)不理朝政,篤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弄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在夏朝的諸侯國中,商自上甲滅有易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使商朝在諸侯國中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為了向外發展勢力,從上甲微到主癸的六位商侯,中間曾兩次遷徙。一次是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次是由殷又遷回商丘。到了主癸時,商已是一個很有綜合實力的大諸侯國了,主癸死後,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為商侯。而湯繼主癸作諸侯之時,正是夏桀暴虐無道,殘害人民,侵奪諸侯,天怒人怨之日。湯感覺這是個有利時機,開始為滅夏做準備。

湯是一位仁德、慈悲的諸侯。有一天湯外出,看到野外有人張網,並四面禱告說:「天下四方的鳥都入我網」。湯聽了以後說:「哎!太過分了,那不是想一網打盡嗎?」於是讓他把網撤去三面。然後湯禱告說:「要左的就向左跑,想右的就向右跑,不聽命令又無主張的就進我的網裏來吧。」這件事讓諸侯們知道以後,都說湯太仁德、慈善了,連禽獸他都能真心愛護。大家都認為湯是個有德之君,可以信賴,歸商的諸侯很快就增加到四十個,商湯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在商湯滅夏桀建立商王朝的過程中,他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是兩個身世和經歷完全不同的人。

仲虺是個貴族,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伊尹則是個做廚子的奴隸。他們同時看見夏桀暴虐,殘害百姓,不關心生產,只知淫樂,引起了萬民的詛咒,深知夏王朝的滅亡已為期不遠。他們想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只有扶持一個有德有力量的諸侯,去推翻夏桀的統治。他們看見商的勢力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一個,認為商湯是一個有作為的諸侯,於是先後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到了商湯身邊。

仲虺的先祖叫奚仲,在夏禹時是負責制造車子的官吏,本身是族居薛地的一個部落首領。到了仲虺時是夏王朝東方地區的一個諸侯。

仲虺看夏桀暴虐,百姓怨恨,諸侯叛離,就從薛地帶了族人來到了商。湯也早就聽說仲虺是個有才幹的人,也想相請,可是又顧慮,仲虺的祖輩們都是夏王朝的臣子,恐仲虺不願前來助他。未曾想夏桀自誅滅了有緡氏以後,引起了各地諸侯的恐懼,都有叛離夏桀之意,但又未決定新的歸屬。仲虺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率先來到了商。

湯向仲虺請教了治國之道。仲虺根據當時天下的形勢,分析了夏桀如此下去,必然會自取滅亡,人心所向是商。他鼓勵商湯蓄集力量,先伐與商為敵的諸侯,破除夏桀的週邊勢力,然後滅夏建商。湯思賢如渴,當即就任命仲虺為相,參與政事。

伊尹,原名伊摯,尹是官名。

伊尹是一個有抱負的人,雖然身處在田畝中,還是時時關心著形勢的變化。他想依靠輔佐一個有作為的諸侯,消滅夏桀。他聽說有莘國君是一個比較好的諸侯,伊尹自願淪為奴隸,到有莘國君身邊當了一名廚子。不久就升他為管理膳食的小頭目。

伊尹在有莘國管理膳食的過程中,發現商與有莘氏經常往來。伊尹經觀察瞭解到,湯是一個有德行、有作為的人,遂產生了投奔商湯之意。正在這時,湯要娶有莘氏的姑娘為媳。伊尹見機會來了,就向有莘國君請求,願作陪嫁跟隨至商。有莘國君就派伊尹為「媵臣」跟隨有莘女嫁到商。

伊尹跟隨有莘氏女來到商湯身邊以後,開始給湯作廚子,他就利用每天侍俸湯進食的機會,分析天下的形勢,數說夏桀的暴政,勸告湯蓄積力量滅夏桀,湯發現伊尹的很多謀略符合自己的主張,是一個十分有才幹的人,於是就派人帶著禮物去請伊尹出山輔佐他。一連請了五次,伊尹才答應出來。湯即任命伊尹為右相。左相仲虺也欽佩伊尹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賢士,兩人的政治主張也相同,就一心和伊尹合作共同輔佐湯蓄集力量,準備滅夏。

湯首先將居住的地方從商丘遷到商族先祖帝嚳曾居住過的亳(今山東曹縣)。就在這裏積蓄糧草,召集人馬,訓練軍隊。本來商曾被夏王朝授與:征伐一般的侯可以不經夏王朝的批准而有權出兵。他為了削弱夏王朝的勢力,利用這個特殊的權利,開始清除滅夏的障礙,以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夏。滅夏的第一步,就從商的鄰國葛開始。

葛(今河南寧陵北)是亳西面的一個諸侯國,在夏王朝所屬的諸侯國中並不算大。葛伯是一個忠實於夏桀的諸侯,是夏桀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的一個耳目。葛伯是一個好吃懶做,只知享樂的人。湯知道葛伯根本就不關心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就率兵到葛地把葛伯殺了。因為葛伯不仁,葛國人民早就怨恨,見湯殺了葛伯,就表示願意歸順商,湯將葛的土地,財物全部佔有,組織葛的百姓從事農耕,發展生產。

湯滅葛的行動,在諸侯中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指責葛伯的不仁,被殺是咎由自取。有的諸侯,方國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還盼望商湯前去征伐,願意從夏王朝統治下解脫出來歸順商,還有一些諸侯方國就自願歸順湯,湯對歸順的諸侯,方國都分別授予玉珠做冕冠的玉串和玉圭,顯然是居於一個諸侯盟主的地位,行駛國王的權力,這樣,商湯從伐葛開始,逐步翦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勢力,所以就有「十一征而天下無敵」的戰績(《孟子‧滕文公下》)。

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是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一說在河南新鄭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但這三個方國執意與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密報。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於是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湯知道凶多吉少,但又不能抗命不去。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夏台。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後,就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看見商送來的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非常高興,也就下令將湯釋放回商。

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已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湯的平安歸來,又是對他們是一個更大的鼓舞。「諸侯由是叛桀附湯,同日貢職者五百國。」(《太平御覽》卷八十三引《帝王世紀》)所以夏桀囚湯不但沒有達到懲罰的目的,反倒加速了其統治基礎的瓦解,更加削弱了自己的勢力。

湯回商以後,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和顧國的事。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後,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的聯合軍隊,先對韋進攻。湯率大兵壓境,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

夏桀得到韋、顧兩國被湯所滅消息後,非常震怒,於是下令起「九夷之師」,準備征商。湯本想率軍去滅昆吾,然後征東夷,進而滅夏桀。伊尹阻止了湯,並說:「東夷之民還服從桀的調遣,聽夏的號令,此時去征伐不會取得勝利,滅夏時機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貢請罪,臣服供職,伺機而動。」湯採納了伊尹之謀,暫時收兵。備辦了入貢方物,寫了請罪稱臣的奏章,命使臣覲見夏桀。夏桀見了貢物和請罪奏章以後,和身邊的諛臣們商議,諛臣們就向桀祝賀說:「大王威震天下,誰也不敢反叛,連商侯也知罪認罪,可以不出兵征伐,安享太平了。」這樣夏桀就下令罷兵,仍然整天飲酒作樂。
一年之後,昆吾國的夏伯自持其能,率兵向商進攻。伊尹一戰大敗昆吾軍,再戰則殺夏伯滅昆吾。伊尹又出謀說:「今年本應向桀入貢,且暫不入貢以觀桀的動靜。」湯用其謀不再向桀入貢。

當夏桀得知商湯又滅了昆吾,而不再入貢,又下令「起九夷之師」,但九夷之師不再聽其調動。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說苑•權謀篇》)。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進伐夏桀。夏桀調集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

大戰之前,湯親自講話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就是《尚書•湯誓》。兩軍交戰時,商軍將士人人英勇奮戰,夏軍連連敗退,潰不成軍。夏桀見大勢已去,就帶了五百殘部向南逃走。湯和伊尹率軍緊迫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商軍追至南巢,夏桀又想從南巢逃跑,但是剛走到城門口就被商軍捉住。

湯將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讓他閉門思過,懺悔自己的惡行。夏桀被監禁在南巢後非常氣憤,對看管他的人說:「我很後悔,沒有將湯在夏台殺掉,才落得如此下場。」商朝建立後的第三年,夏桀就憂憤病死在亭山。夏王朝徹底覆滅了。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易經》)。

商湯開以武力奪得天下的先例,使中華神傳文化的歷史變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不可變的定律,是中國神傳文明行進過程中的一次演變,也是懲惡揚善的一次昭示。

他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王道樂土。他的所作所為,是神的意志的體現或者說是天意,也符合萬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

「湯武革命」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項進步之舉,「鳴條之戰」則是我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傑作。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爭完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對後世戰爭的研究發展,軍事理論的構築昇華,都產生過相當深遠的影響。

「革命」一詞,我們絕大多數人認識它的途徑,來自中共邪黨的說教,看到的是中共邪黨血腥的殺戮和八千萬不散的冤魂。邪黨六十年來一刻不停的在對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把「革命」這個詞兒徹底的玷污了。

相關新聞
仁德之君說商湯
【歷史人物】王勝:后羿篡夏
王勝:九評,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王勝:少康復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