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污耗百億無效 藍藻年年爆發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01日訊】太湖近年因過度污染,湖內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每年爆發的「藻害」已成奇觀,以太湖為生的周邊居民生活更受影響。專家說,要將太湖湖水變清,至少需要數十年。

據《廣州日報》報導,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同時,太湖也是蘇州河的發源地。由於無序地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自80年代開始嚴重優養化,湖內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太湖流域陷入了「無好水可用」的尷尬境地。

當地居民說:「20年前,太湖水很清澈,小時候常在湖裡游泳,但1988年左右,附近漁民就發現,從太湖裡打上來的魚,吃起來有味道。」

這名居民說,當時鎮上不少化工廠將污水直接排入太湖,連接太湖的一些河道,「河水有的變成了牛奶色,有的變成了暗黑色。」

根據太湖流域聯合編製的水質評價,1983年流域內污染河道長度約佔40%,1996年升至86%,為大陸各流域之最。

報導指出,太湖水面有機物污染從1987年的1%,上升至1994年的29.18%;此外,太湖1993年起全部優養化,直到2007年6月,太湖藍藻大爆發,幾十公分厚的藍藻覆蓋所有水面。

2007年爆發藍藻事件,當年6月,太湖藍藻大爆發,幾十釐米厚的藍藻覆蓋所有水面。據統計,除無錫水廠外,其餘佔全市供水70%的水廠水質都被污染,水龍頭裡放出的水又黃又臭,200萬無錫市民生活飲用水受污染。

「藍藻肆虐」後,江蘇省每年投入人民幣20億元治理太湖。其實,早在1991年起,中共即啟動「太湖環境治理計劃」,其後十數年間投資逾百億。但監測結果顯示,太湖水質惡化程度並沒有得到控制,太湖邊的人們聞之色變的藍藻,依然年年爆發。

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員坦承:「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讓它恢復清澈,至少需要幾倍時間。」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華郵:環保戰士犧牲奔走 難挽太湖厄運
外媒:中國數十萬兒童鉛中毒致永久性殘疾
五大耗水行業加劇中國水危機
滇池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