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著名篇欣賞】

許茹:誰是套中人?

許茹

人氣 18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11日訊】契科夫是我最喜愛的俄羅斯作家之一,他創作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和《套中人》短小精悍,而且寓意深刻。即便在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變色龍」,依然可以發現不少活在「套」中之人。

創作於1898年的《套中人》故事情節簡單, 主人翁是一個在中學教授希臘語的名叫別裡科夫的教師。不知甚麼原因,現實生活讓他總是感到心神不安,讓他害怕。「為了同世人隔絕,不致受到外界的影響,他總想給自己包上一層外殼,給自己製造一個所謂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艷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雨傘,他的雨傘、懷錶、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來的東西都總是裝在套子裡,就連他的臉也好像裝在套子裡,因為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裡面,戴著黑眼鏡,耳朵裡塞上棉花,坐出租馬車的時候也要車伕馬上把車篷支起來。這僅僅是他抵擋恐懼的外在表現。」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東西都讓他感到心裏踏實、清楚明瞭,而對一切沒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覺得可疑、害怕。他的一句時時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千萬別鬧出甚麼亂子來。」這句口頭禪在短短的小說中竟然出現了9次之多,讓聞者有一種喘不上來氣的感覺。

更加可怕的是,別裡科夫像一個幽靈一樣不請自到地造訪每個教師的住所,一句話不說地坐上一兩個鐘頭,然後又像幽靈一樣地消失了。就這樣他將他的恐懼慢慢傳染給了周圍每一個人,在他呆在學校的15年間,整個學校乃至全城都被他這樣的情緒控制了。15年間,人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寄信、交朋友、讀書,不敢賙濟窮人、教人識字,不敢吃葷、打牌,不敢搞任何娛樂活動,人人都像他一樣蜷縮在自己的套子裡苟且偷生,並視為理所當然,而且沒有一個人想到反抗。

那麼,假如別裡科夫死了,人們會有所改變嗎?小說的結尾描寫了別裡科夫的死亡。他的死相當富有戲劇性。學校裡新來了一位來自烏克蘭的史地教師,與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姐姐華連卡。他們開朗、豪爽、活潑的性格讓人們死氣沉沉的生活泛起了漣漪,甚至也感染了「套中人」別裡科夫。在眾人的慫恿下他甚至打算向華連卡求婚,不過也僅僅是打算罷了:結婚以後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把他給嚇住了,尤其讓他害怕的是華連卡姐弟兩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他認為他們為人師表竟然騎著自行車穿街而過簡直不成體統,以華連卡這樣的活潑性情,說不定以後就會惹出甚麼麻煩來。於是他來到華連卡弟弟那裏,告訴他這不應該那不應該,這不對那不對,最後被這個火暴脾氣的弟弟揪著脖領子從樓梯上推了下去,而這恰巧被華連卡看到了。別裡科夫又怕又羞,過了一個月就一命嗚呼了。

別裡科夫死了,原本學校和全城的人認為從此可以享受輕鬆和自由,但悲哀的是,恐懼的情緒業已滲透到每一個人的骨髓中了,生活依舊與先前一樣,壓抑、沉悶並且嚴酷,令人厭倦,毫無理性。他們每個人都繼續活在無形的套子中。

是甚麼讓擺脫了影子別裡科夫的人們仍然活在套子中?小說結尾借獸醫伊萬.伊萬內奇之口點出了原因所在:自己受到委屈和侮辱而隱忍不發,不敢公開聲明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一邊,反而自己也弄虛作假,面帶微笑,而這樣做無非是為了混一口飯吃,為了有一個溫暖的小窩,為了做個不值錢的小官罷了。

偉哉,契科夫!百年前的他就以敏銳的筆觸道出了精神上被奴役的可怕,道出了喪失了人格尊嚴之人生活的猥瑣,道出了奴役人的真正工具是恐懼。聯想到百年後中共統治下的中國,不免感慨連連:有多少中國人在中共發動的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中,將恐懼浸透在骨髓中;有多少中國人為了保全自己,不願做頂天立地的正直之人;有多少中國人為了稻粱謀而喪失了做人的起碼原則……他們不僅活在中共強壓下的恐懼的套子中,也是活在自己構建的恐懼的套子中。

活在套子中的中國人該怎麼辦呢?契科夫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肺腑之言:「不行,再也不能照這樣生活下去了。」也許,這正是中國人理應發出的最強音。

相關新聞
女研究生身染洁癖 欲做遁世“套中人”
藝文界國際交流腳步不歇《穆桂英》出征契科夫藝術節
古典名篇:漁父
古典名篇:屈原列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