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漫畫家鄺飆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德媒《世界報》這樣描述漫畫家鄺飆:諷刺作家和漫畫家在中國日子難過,除非他們像鄺飆一樣有名。他享受著幾乎像傻子一樣的自由。

漫畫家鄺飆描繪中國人的全球化觀點。(圖片:鄺飆)

四個中國人坐在凳子上準備起身去看世界。第一名男子穿著西裝,第二人戴著巴斯克貝雷帽,第三個打領結,穿著揹帶褲西服背心,第四個穿著中山裝。但是看看他們的背後,所有人仍然梳著舊時的辮子。漫畫家鄺飆用這樣的漫畫來描繪中國人的全球化觀點。
鄺飆把它表現成是臃腫的巨人,由數億農民和農民工揹負的一個超級胖怪物。(圖片:鄺飆)

但鄺飆的作品也可以是很不同的:他的漫畫多數集中在嚴厲批評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擁有的社會狀態。鄺飆把它表現成是臃腫的巨人,由數億農民和農民工揹負的一個超級胖怪物。

鄺飆出生在遙遠的黑龍江省北大荒,1959年後他的父母被安置到那裏20年。1981年他才和父母回到老家廣州。這個地區數以百萬計的廠家給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矛盾聲譽。

十一年來,鄺飆以漫畫對社會現象和掌權的中共官員進行諷刺,對政府的思想灌輸開火,或是紀念受害者——從盲人農民律師陳光誠到觀念藝術家艾未未。

血腥鏈下的盲人眼鏡:向農民律師陳光誠致敬(圖片:鄺飆)

他的畫具有鮮明的風格。它們產生在在廣東相對自由的媒體環境下,那裏也是勇敢的「南方都市報」和「南方週末」週刊所在地。鄺飆為這些媒體和數十份報紙作畫。

與審查角力

僅在過去的一年,他就創作了4000幅漫畫。 但只有一半可以印刷。

不允許發表的畫可以在他的博客中看到,如果沒被網警刪掉的話,通常三分之一的漫畫會被網警砍殺。

用中國諷刺意味的用語說,如果他的漫畫在網上再次被「和諧」掉,首先發現的讀者會打電話告訴他。他看後,有時會回覆電話:「是,沒了。你可以想想為甚麼。」讀者多會解嘲地說,「是,是。」

萬名粉絲每天光顧鄺飆的博客,欣賞新的漫畫。

鄺飆在四個微博和兩個網站上發佈他的漫畫,諷刺段子或照片蒙太奇。他用幽默畫針砭時弊,並在互聯網上引起很大反響,他呼籲解放思想,儘管中共的所有審查措施,他的影響力在不斷增長。

他的許多微妙的漫畫,一個梳辮子的中國人,肩膀上找著鳥籠,籠裡一隻和平鴿嘴上叼著月桂葉,一年半安然無恙地留在網上。

奧地利作家卡爾.克勞斯的妙語正適於中國,「審查能夠理解的諷刺,被依法禁止。」

鄺飆在一所中學任美術老師十多年。他為廣州「新快報」畫畫之前,曾為電影製片廠繪製動畫片兩年。

當鄺飆在互聯網上讀到一個有趣的消息,他說,「我馬上產生一個畫面構思。」

他繪畫很專業,且速度極快。繪畫印刷品插圖,他需要兩個小時。只是最後階段需要用電腦完善一下。「作畫時,我要有手感。別人說或寫。我則用畫。在中國,你不能直接抓撓癢處。」他這樣解釋作畫的立場。

越過「紅線」警告

超過100份報紙和雜誌刊登他的作品,不付報酬。鄺飆說,「至少他們承認我的工作。」雖然鄺飆自1999年以來為報社工作,他只是一個編輯。因為他總是越過「紅線」警告。

2006年9月,鄺飆在「新快報」畫了一幅主席胡錦濤的漫畫。他把胡錦濤畫成,當他讀到老師為他的學生福利而犧牲時,他眼睛裡有大滴的眼淚。本是一幅無害的漫畫。但這是一個傳統,黨的官員誤解諷刺作家。骨子裡是封建思想的中共領導人,將此視為犯上。

中共自建政以來對諷刺不能容忍。

「社會主義是用來娛樂嗎?」是1957年的反人權運動中對漫畫家華君武的嚴重指控,後來在文革中被以「政治反動派」罪名投入監獄。他被強迫清理豬圈,最後自殺。

在過去35多年的改革中並沒有改變這一認知:漫畫用來揭露對手。

被諷刺的對象沒有閒著:他們索要高額名譽損失賠償。中國的報紙今天必須聘用自己的律師。鄺飆說,還需要20年,社會才能正常對待諷刺,

對於龍年,鄺飆把中國(中共)畫成了一個巨大的神獸,但在一只螞蟻面前嚇壞了。

作為一個藝術家鄺飆是成功的。他的一幅畫作超過了350歐元。十幾家出版商對出版他的漫畫書感興趣,但又退縮了。江蘇鳳凰出版2011年年底出版了第一本鄺飆畫集,有200幅漫畫。出版商用了將近一年才通過審查。十張畫必須拿下,更多的註解要改變。他稱自己是「灰色幽默」畫家,用畫筆作武器,長出唐吉訶德作為火槍手。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胡錦濤畫像赫現大陸報刊 作者被懲
漫畫家被停職中國控制媒體例證?
劉曉波:胡錦濤漫畫事件的背後
金海濤:兩個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