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在地安養 社福團體盼法有彈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新北市19日電)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和社福團體座談,瞭解「在地安養」議題。團體代表建議,舉凡本地勞工、外勞業務切割、送餐服務補助、照顧員的薪資,相關法令應更有彈性。

朱立倫今天率領社會局、勞工局、衛生局官員,到泰山區天主教主顧修女會參加座談會,傾聽社福團體的心聲。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表示,在居家服務範疇,政府將外勞和本地勞工(本勞)切割,一旦長者家中請了外勞,就被排除於政府的居家服務之外。然而,外勞在語言溝通、心理安撫上,常無法滿足長者需求,本勞則是人數不足,且從事者大多是中年婦女,夜間、假日多半無法工作。

弘道建議,政府可讓本勞和外勞互補,需要高度服務技巧的項目,例如沐浴、陪同就醫、照顧失智長者等,由本勞負責,假日及夜間照顧,則由外勞補足。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指出,現在居家服務員採「時段式」,按照服務時數支薪,長者一旦住院,就由醫療體系照顧,居服員不能介入,馬上就少了新台幣3、4000元的收入,不穩定的薪資無法吸引年輕人投入。

林依瑩建議居服員應改採「月薪制」而非「時段制」,給予固定的薪資保障,並研議開放到醫院服務,讓長輩得到熟悉的人照顧,不要將職責切割得太零碎和片段。

天主教主顧修女會說,本國居服員的人力一直短缺,且大都集中在都會區,偏遠地區人力更少,相關機構有人應徵就不錯了,無法挑選特質適合的人。

另外,送餐服務補助也有盲點,主顧修女會說,政府只補助失能長者費用,未達標準的長者,只能由居服員到家裡煮飯,成本反而更高,建議政府鬆綁法令限制,將更多老人納入送餐補助的範圍。

朱立倫表示,法令的確應該更有彈性,公務員在思考政策時,不能「閉門造車」,若每一位承辦同仁都能到第一線,花1、2週的時間認真瞭解,便能調整思維,讓制度更為周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