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雄農改場 創南方稻米傳奇(下)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日前調查國內最受消費市場歡迎的水稻品種,「高雄139號」因耐貯藏、冷熱口感均佳榮獲第三名;其嫡系後代「高雄145號」也不遑多讓名列第四。其中高雄145號,除擁有嫡親的優質特性,更因產量高、穩定性佳且適應性廣,深獲農友及消費者喜愛,自民國96年起,不僅連年入選「全國十大經典好米」, 97年參加日本國際稻米品質競賽,並榮獲國際組「特別優秀賞」,後起之秀頗有青出於藍的強猛氣勢!

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高雄145號

「任何品種不可能十全十美,水稻育種是一連串去蕪存菁的過程!」高雄農改場,高雄145號的研發者、作物改良課課長吳志文博士表示,為改善「醜美人」的長相,高雄農改場研發團隊再次設定目標,著手改造高雄139號的門面。民國86年,研發團隊以高雄139號為母本,與日本優質品種絹光為父本進行雜交,歷經七年的努力,高雄145號終於在93年通過命名,並開始繁殖推廣。

高雄145號稻穗結實纍纍。(高雄農改場提供)

新育成的高雄145號,不僅承繼了 139號既有的美德──耐貯藏、粒型整齊、碾米品質佳,以及誘人的風味口感;更難得的是她還如願褪去一身「醜態」,少了「心背腹白」,145號的外觀益發顯得晶瑩剔透,高雄場研發團隊樂觀地預期,145號推廣後,可望成為國內優質米品種重點栽培的生力軍。

在高屏平原田間,高雄145號以纍纍的榖實,回報農夫一季的辛勤。(高雄農改場提供)

「高雄145號雖屬內外兼美的水稻品種,但農民如果不能適性照顧,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吳志文說,高雄145號仍存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脫粒性」較高。農友若太早栽種,或氮肥施用過重,稻穗成熟時,非常容易掉粒;農民看到禾粒落土,往往心疼不已,這也是為何在推廣初期,農民接受度不高的原因。為此,吳志文還親自下鄉進行教育訓練,指導農友水稻耕作技術。

高雄農改場作物改良課課長吳志文博士(右1)深入農村講解講解水稻技術。(高雄農改場提供)

近幾年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群雄並起,高雄145號以新銳之姿異軍突起,大大顛覆了高屏地區無好米的一般印象。事實證明─東港的「津好米」、美濃的「美農米」、大寮的「元品米」、新豐的「春上米」,以及新園的「新園金鑽」,都是道道地地的優質米!其實不止於高屏,145號早已跨越螺水溪,將其經典好米的榮耀分享予台灣中北部及宜蘭、花蓮地區的農友了。

南方稻米文化 匯百川而成巨流

台灣稻米文化的演進,源遠流長!而不論秈稻(在來米)或稉稻(蓬萊米),每一季含笑收刈的除了農民的回報,更有先人的心血!吳志文說,台灣秈稻的源頭不只一端,有來自山地原鄉、唐山閩粵,更有荷蘭時期遠從南洋渡海而來,早期農村看得見的、吃得到的,盡是各類秈稻。

日治時期,日本人因吃不慣台灣乾硬的在來米,便從祖國引進溫帶稉稻,稉稻在南國種植不易,後來經過馴化、改良,才有今日規模。如今蓬萊寶島出好米,我們的飯食即以「蓬萊」為主;緯度之低如恆春,稉稻尚能立足生根,台灣堪稱世界唯一!論及台灣稻米成就,日人功不可沒,是他們奠定了育種制度及實驗方法;但將稻米文化推達高峰的,卻是眾多默默奉獻的台灣神農!

曾獲得「模範公務人員」殊榮的吳志文,回憶剛踏入稻作改良的領域,每天進辦公室前,必先例行巡視田圃,關心稻株品系的「生育表現」,適時給予關懷操作(施肥、噴藥或澆水)。他說,這些瑣碎的工作看似單調乏味,但不曾投入,就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因為樂意投入,所以他才能夠獲得「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對育種前景寄予厚望的吳志文表示,繼高雄145號之後,高雄147號也將登場問世;相較於145號,147號又添增了恬淡的香氣。吳博士感性地說道,研發之路永無止境,水稻品種仍將推陳出新!在前浪、後浪推湧交棒的過程中,經驗的傳承、成果的共享就是生命最大的成就!但願經手育出的公有財,能被市場接受,也讓農民、糧商與消費大眾同感喜歡、共蒙其利!◇

(責任編輯:張雅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