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曝陳離館內幕:三勢力較量 威脅和反威脅

人氣 4

【大紀元2012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書玉報導)陳光誠自4月26日逃脫家鄉軟禁,來到美國駐華大使館,但在5月2日又離開使館被送到北京朝陽醫院。紐約時報日前再曝圍繞陳光誠的美中談判全過程,存在著「威脅與詭計」,其中中共官員兩派鬥爭激烈。到目前為止,陳光誠的下一步安置,兩國並無達成正式協議。雖然陳在週二說,中國已經接受他出國申請,但其中變數依然存在。

希拉里批准讓陳光誠進入使館

紐約時報5月9日報導,美方說,關於陳光誠為4月22日從家中出逃所做的準備,美方一無所知。只有在三天後(4/25)當何培蓉給使館打電話說,陳被藏在北京的郊區,他的腳在逃亡過程中受傷,美方知道此事。

美東時間4月25日深夜,國務院開會討論此事件,最後希拉里批准讓陳進入使館,然後陳就兩次快速地從一輛車被轉到另一輛車,最後進入使館。一位美官員說:「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由此帶來的後果無法預測。」

當陳在使館期間,美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了一系列會議來決定如何控制來自這個突發事件的危機。當時,由國務院牽頭做各項安排,白宮通過安全視頻電話對發展進行監控。然後在4月27日,坎貝爾通知中國大使張業遂,陳在美國使館的消息。張對此消息表現很震驚。

然後坎貝爾飛往北京, 駱家輝大使緊急結束他在巴厘島的休假返回北京。還有當時正巧在中國參加一個美中會議的國務院法律顧問高洪柱先生,當他正準備登上三峽的觀光遊船時,接到希拉里辦公室主任米勒的電話,要求他找一部安全的電話通話。然而距離他遊船最近的能找到安全電話的地方是4小時車程以外的美國駐成都領事館。

當使館的醫生給陳做檢查時,事情變的更複雜。除了腳部受傷,陳說他的胃很痛,他坐的椅子上都是血。這讓醫生擔心他可能患有胃癌,也加劇了美方認為他需要儘快去醫院確診和治療的緊迫。

中美談判經過

美國與中方的談話4月29日開始,起初並不順利。美方首先遭到來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的抱怨,說美方違背了外交慣例。中方建議取消在四天後將召開的美中高級峰會。美方對此暗示說美方準備離開,但仍希望利用建設性的談話來解決問題。

高洪柱先生準備了一份備忘錄,建議陳在位於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就讀由紐約大學贊助的課程。中方反對,認為那個課程「太西方化」。然後美方馬上同時展開兩個對話,一個是由坎貝爾與中共官員談,一個是由駱家輝、高洪柱、陳談。

當時,陳說他不想離開中國,但他害怕離開美國使館。然後高洪柱問他是否打算在使館住30年,還給他講了著名緬甸異議人士昂山素姬的經歷,以及高洪柱的父親,一位外交官,在1961年逃離南韓去美國的艱辛經歷。

最後中方同意考慮給陳提供選擇,但他們要求在36小時內把事情解決。他們給陳提供其他7所中國的大學供其選擇,但對陳要求為他的遭遇做出調查,表示不滿。

當美方拿出一份有13個人名的名單,包括陳的兄弟和侄子在內,要求中方給予保護時,這觸怒了中方。一個中國官員突然拍著桌子說:「整個事情在36分鐘內就能解決,用不了36小時。把他(陳)交給我們就是了。」

後來,陳光誠讓中方先表示出誠意。中方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通過火車接到北京。美方官員見到他們後,把自己的電話給陳的妻子,她給陳打了電話。電話是被中方監聽的。

威脅和詭計的出現

當陳光誠對離開使館表示猶豫時,美國方面告訴陳光誠,中方表示陳不離開使館就將把陳的家人送回山東。批評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威脅,讓陳在此脅迫下,不得不離開使館。對此,駱家輝、坎貝爾、其他美官員都予以否認。但一名美官員承認:「我們很清楚的告訴他,到目前我們從中方所能得到的對他安全的保障就是這些。」

週三希拉里抵達北京後的幾小時內,讓副手參與安排將陳光誠從美使館送到醫院。但很快原有的計劃都泡湯。在開往醫院的車上,陳給律師滕彪打電話。滕說陳離開使館是個錯誤。陳在回答滕時,說:「不是,不是,我想這麼做」……「這是個好辦法。」

到醫院以後局面變的混亂起來。與報導說的相反,當時中方沒有反對美方外交官留在醫院過夜。實際上,是外交官自己離開的,因為他相信陳想和妻子單獨在一起。

(此時陳光誠已經表示想要離開中國去美國。)

週四也很混亂。報導說中美協議破裂,由此共和黨人嚴厲批評美國政府。然而在醫院裡,對陳做的醫學檢查花了很長時間,這讓美方無法和他直接接觸上。醫生發現他患的不是胃癌,而是腸炎。

直到週五,美方與中方高級外交政策官員戴秉國討論,希拉里終於把陳的事件提出來。她說,陳先生應該去美國。中方對此感到「震怒」。他們認為這個提議違背了此前雙方經過30個小時談判後,美方所做的(保密)保證。中方堅持對陳在美方的幫助下,甚至在美國國會成員的幫助下,進入美使館的消息要給予絕對保密,不許公開給予證實。

但希拉里明確表示,當她面對媒體時,她不得不談及陳光誠。然後一場詭計在會後上演了:在幾小時內,中共(震怒消失)發佈聲明,陳可以像任何公民那樣去國外留學;美國務院宣佈將加快為陳辦理赴美簽證。

談判中三股勢力較量 威脅和反威脅

當陳進入使館後,奧巴馬總統第一個被告知此消息。但之後他拒絕對陳光誠的未來安排做評論。有一次他被記者直接問到時,也沒有說。希拉里也在與中方領導的會談中迴避陳的事件,這一切都是為了給中方提供空間,讓他們能私下處理這件事,以便不被張揚出去。

美官員說:「即便我們擬定出就此事對外發表聲明的文字,與中方談判,他們也可能予以否定。在亞洲社會,面子比合同更重要。」

在談判中雙方在出現對抗時,談判變的充滿較量,威脅和反威脅,有時使用的手法很可笑。比如,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就曾為躲避公眾視線,特意從飯店裝卸貨物的旁門溜出去。

在事情發展中,中國安全機構人員的態度激烈。當陳在醫院時,他們竊聽或截斷使館官員打給陳和他妻子的手機電話。有一次當陳、陳妻和美國使館官員Robert Wang正在通話時,中方安全機構人員無禮的撥了進來。美方因為害怕中國限制他們進入陳所在的醫院,甚至曾經考慮喬裝成護士進入醫院。

當希拉里介入此事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說,他不想再和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繼續討論此事。

美方發現:中共領導層強硬派和改革派之間鬥爭激烈

美國在談判中發現,陳事件凸顯出中國領導層強硬派和改革派之間日趨激烈的鬥爭。在談判中,美國法律顧問Harold Koh 曾在會議室樓道裡看到,一個來自中國安全機構的官員和一個來自中國外交部的官員爭論,陳就該受到懲罰,不該給美國人慣壞了。

在醫院時,陳用美方事先給他編製好程序的三部手機與外部聯繫,公開他的要求 —— 他不尋求政治庇護,他要求中國中央政府對他遭受的迫害給予調查。

推特上的信息說,藉助科技的力量,陳戲劇般的把電話打到國會正在進行關於他的緊急聽證會。這讓中方感到很侷促,也讓美方抓狂。

當時,在與自己的律師和太太談話後,陳突然改變主意,決定他不能留在中國。那一刻,對他的改變,美方不知所措。一位美官員說,知道他改變主意時,「我們真花了些時間才找到下一步的方向。之前為達成方案,我們已經筋疲力竭了。」

雙方未達成正式協議 只有一系列「相互諒解」

希拉里的介入最終導致對陳所做的第二種安排——讓陳來紐約大學讀書,但不是赴美尋求政治庇護,因為中共認為給予他庇護會讓中方蒙羞。這一安排的有關細節沒有被公開,但計劃是讓陳在幾日後啟程。

陳的改變讓雙方的外交變的更複雜。事實上為了一位中國公民而展開兩國間的談判,中方對這種概念本身就不能接受。他們拒絕向美國做出任何承諾。到目前為止,雙方就此事沒有再達成官方協議,只是一系列簡單的「相互諒解」。

到目前,就陳的下一步安置,兩國並沒有達成正式協議。雖然陳在週二說,中國已經接受他出國的申請,但其中的變數依然存在。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保護黑惡勢力 陝西紀委書記和公安副廳長遭舉報
中國留學生被遣返 美駐華大使回應
中共地方政府「不務正業」 公務接待成重要工作
因經濟擔憂 大陸國債收益率降至22年來最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