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玩火自焚

艾佚名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47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意思是玩火的人必被火燒。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終要自食惡果。

【例句】早就有人說過:薄熙來大肆貪污受賄,胡做非為,這是在玩火自焚。現在果然應驗了。

【近義;反義】作繭自縛 自作自受;全身遠禍 好善好施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四年》。春秋時,衛國的公子州吁,謀殺了自己的兄長衛桓公,自己當上了國君。他為了轉移百姓的視線,一面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一面拉攏蔡、陳、宋等諸侯國,去攻打鄭國,以樹立自己的威望。

魯隱公得知此事後,對大夫眾仲說:「聽說州吁已殺了衛桓符自立,你看他的國君位置,能長久保持嗎?」

眾仲搖搖頭說:「州吁依靠陰謀手段,奪取了君位,給國內百姓帶來了災難,國內的百姓是不會支持他的。他的所作所為,只能引起眾叛親離。要不了多少時間,他將被人民所唾棄。至於聽說他聯合他國出兵鄭國,一味地用戰爭來轉移老百姓對他的仇恨,最後的結果是:玩火者,必自焚。他的下場,必然會兵火所燒死。」

果然,不到一年時間,衛國人推翻了州吁的殘酷統治。州吁被殺,落得個玩火自焚的下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驢子,有個好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毛驢,把它放牧在山腳下。
  • 傳說杞國有個人總愛瞎猜疑。
  •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和范雎,共同輔佐魏王,但范雎的品行、學識都在須賈之上,因此,須賈很嫉妒他,總想加害於他。
  • 這個成語,出自《國語.吳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和齊國後,便與魯、宋、晉等諸國的國君,在黃池相會,準備在會上以強大的威勢,壓服晉國,取得霸主地位。
  • 想到當年在漢武帝面前誇下海口,李陵無地自容,對天長歎。
  •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戰國時,魏國大臣龐蔥,要陪魏王的兒子,去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龐蔥深知魏王容易偏聽偏信,擔心自己一走,國內那些反對他的人,會製造流言蜚語。
  • 西晉時,有一個漁夫,沿著小溪,划船打魚時,不知不覺走到桃林的盡頭
  • 葛天氏是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據說還在伏羲氏之前。
  • 被貶在新州當官的曹詠看了,氣得七竅生煙,但此時,他的靠山秦檜己倒,也無可奈何。
  • 梁冀為了掌握朝政大權,強行把年僅8歲的劉纘,立為皇帝,這就是漢質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