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減輕關節負擔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人氣: 6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臺北報導)常聽到老人家說他的身體就像氣象台,天氣要變化之前,關節疼痛就會發作。這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由於剛開始疼痛不會太嚴重,因此多數患者常等到關節感覺嚴重不適,行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居,才警覺要去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在承載體重的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腰椎、頸椎,或是手指末端指節(DIP joint)。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制,這些症狀可由休息達到緩解,但只要關節再度承受體重,或開始做活動時,就會感到不舒服,天氣溫度、氣壓變化也會造成疼痛。

臨床症狀
章芳源說,臨床檢查會發現患者關節腫脹且變形,觸壓會有疼痛甚至合併關節響聲,關節活動範圍減少甚至僵硬。有些發炎比較嚴重的會有關節積水,甚至無法行動的現象。骨頭邊緣不平整突起或增大,這就是所謂的骨刺。照X光可看到不對稱的關節間距變窄、骨刺、軟骨下的骨硬化與囊腫,甚至肢體歪斜,變成O型腿。

好發族群
哪些人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呢﹖他說,肥胖、關節受過傷(例如:關節面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遺傳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等,當關節受到的壓力較大,特別容易磨損與退化。

他補充,若是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不要把上下樓梯、爬山當運動;住家在樓上,下樓梯一定要扶著樓梯扶手,或使用拐杖支撐,以減輕膝蓋負擔;購物要用拖車,物品不要提在手上;爬山的裝備要輕量化,背包的腰帶要綁在骨盆上,以減輕腰椎負擔,下坡要速度要緩慢,最好雙手拿2支登山杖幫忙支撐,以減輕膝蓋負擔。

復健治療
章芳源提出,關節有疼痛情況者,應提早接受復健治療,若是關節腫脹症狀無法緩解,則需吃消炎藥;中度或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可考慮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目前在臨床上使用者,大約80%有滿意效果,且2年後仍有部分療效。玻尿酸像是關節軟骨的潤滑油,具有高度保水性、黏彈性與潤滑作用,對關節軟骨有親和性,可覆蓋於軟骨表面保護軟骨,防止磨損及退化,更可抑制發炎反應,改善關節攣縮,增加關節活動度。玻尿酸不同於類固醇,不會有施打類固醇造成的骨頭壞死、肌肉變性、肌腱斷裂等併發症。

微創手術
他說,若是經由治療仍然無效,甚至痛到不能走路,則須考慮人工關節手術。人工關節手術為最後治療方式,由於醫學進步,現今已有微創手術,術後疼痛較少,恢復也快。

如何預防
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呢﹖章芳源建議,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想體重,才能減輕膝蓋負擔,平常要坐高的椅子,不要坐矮板凳,以及避免蹲與跪的姿勢,再加上適度運動,因為關節中的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它是借由運動而獲得關節液的潤滑及滋養。

章芳源提醒,若是體重過重或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者,最佳的運動就是散步、游泳、騎腳踏車、跳土風舞、太極拳。另外,就是要讓關節多休息,避免過度勞動,因為只有在休息狀態,才能加速軟骨的修補及痊癒。◇

更多:關節疼痛僵硬?關節炎不可忽視的7種早期症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