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一歐盟企業考慮撤離中國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帆編譯報導)歐盟商會5月29日在北京公佈的年度企業調查顯示,由於市場壁壘、中國瞬息即變的法律法規、勞工工資的上漲以及中國經濟趨向冷卻的形勢,使得約五分之一(22%)的歐盟企業考慮撤離中國市場,轉向其它國家。

商會調查的550家駐華歐洲企業中,40%的公司表示,雖然中國政府承諾改善外國企業的運行環境,但與兩年前相比,外商感到越來越不被公平對待。歐洲企業管理者視中共的「國家專制獨裁」是最大障礙:「比如中國當局對社會保險的規定,新的義務保險一夜之間就定下來了,以至於企業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新的預算。不僅如此,新規定的社會保險要從去年10月份起開始補交,而且是義務的,雖然很多外國員工已通過其它方式保險了,但這些從來都不會滿足中國政府部門的要求。」

調查中有約一半的企業(48%)告知,由於中國官僚部門的阻礙使他們不得不放棄一些可能的生意,其中64%的企業估算,因此造成的損失超過生意總額的10%。歐盟商會會長庫西諾(Davide Cucino)表示,以這種形式錯過的商業機會積攢起來是一筆「非常大量的金額」,超過數十億歐元。另外,外商感到現在國營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程度越來越緊密,一段時間以來能感受到來自國營企業的強烈競爭,無論是在價格、品牌保護還是銷售上。

調查中,所有的受訪企業都認為,目前中國私營企業的競爭力也在增長,更多的歐洲企業必須降低商品價格才能保住市場位置。除此之外,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工人的維權意識在增加,中共政府要求外商增加工人工資,約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認為,工人上漲的工資開銷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問題。

雖然受訪企業承認中國擁有上億人口的潛在客戶群,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但來自各方的壓力著實使企業「透不過氣來」。有近五分之一的企業考慮將在大陸的投資移往其它市場。

德國《商報》4月份曾撰文,以贏創(Evonik)為例指出,在中國辦廠值得一試,也有成功的故事,但是長期來看,逐年盈利和擴大的夢想並未正常實現,而且很多德國公司並不願意承認失敗。

贏創的總部位於德國埃森,運營範圍涵蓋化工、能源和房地產。該企業2005年在中國成立了合資企業,但2009年合資企業財務業績突然扭盈為虧,該公司陷入赤字,該公司德國派去的經理被毆打,電腦被砸。「會計欺詐」、「原因不明的款項」和「禮物」,腐敗都是原因,在審計報告中提到了「奇怪的付款」以及沒有解釋的不明貸款。總裁恩格爾4月表示,贏創面臨一個「爛攤子」,需儘快進行整頓。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大型外企撤離中國 業者:看到不祥之兆
歐盟:提防中國收購歐洲企業
歐盟嚴禁 加國海豹肉轉賣中國
財經評論:聰明資金早已撤離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