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隕石威脅 安全世界基金會籲建立預警

人氣 9

【大紀元2012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哲華編譯報導)非營利組織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一份新的報告認為,為了減輕災難性的隕石撞擊,全世界各個國家應合作發展預警及通訊系統。面對可能來臨的情況時,這套系統就能發佈國際性警告。此外,它還能促使政府人員及民眾,對近地天體(near-Earth objects,NEO)的科學價值,及經濟方面的潛在重要性有所關注。

據Space.com網站報導,這份報告發表於日前在維也納舉行的聯合國委員會外太空和平使用(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會議。該會議是為了幫助一支聯合國團隊,開發針對近地天體的資訊分析及預警網路(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Warning Network,IAWN)。推動IAWN提案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平均45億年就會有巨大的隕石墜落在地球上,如果有威脅性的NEO受到科學家關注,全世界都應該知道,也才能因應。

科學家已確認出將近9千顆近地小行星,並相信仍有相當多的數量未確認,全球各個天文學家團隊都在找尋及追蹤,而預警網路能鞏固這些成果。

IAWN能幫助非相關的專業人員更新最近發現的小行星及威脅。該報告說:「基本上,它的功能及活動就是目前美國太空總署的小行星中心,及歐洲的近地天體動態網計畫(NEODyS)。」

IAWN的另一項重要性是教育及推廣,傳達近地天體災難的資訊及影響給民眾及政策制定者。報告的作者推薦使用社群媒體和電視來提升公眾對NEO的認知,例如:爭取氣象預報員的幫助。某些國家的氣象學家已經開始介紹如流星雨等太空資訊,如果他們能提供更多NEO的細節,民眾將能更加熟悉相關的術語。

這份報告還強調,IAWN在教育上也不應是悲觀的看法,還需要重視NEO的科學重要性,科學家可以透過NEO的歷史了解太陽系的誕生,及潛在經濟價值。

另一方面,該報告也承認,任何的預警系統都會傳達出不確定性,對NEO產生威脅的可能性也會隨著科學家越來越多的觀測而校正。

安全世界基金會執行長辛普森(Michael Simpson)表示,這份報告的重點在於如何避免我們在面對災難時,因為錯誤的溝通和無法合作而造成的更多損害。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美科學家首次證實隕石DNA成分來自太空
天文蛋 隕石 天體與人間奇妙的感應(2)
內蒙古發現史前壁畫  鎸刻隕石襲擊
大隕石較想像少 地球威脅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