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成長:23歲成英皇家天文學會會士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1日訊】大陸媒體報導,正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23歲杭州男生張維加,近日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吸收為會士。報導認為,以興趣為驅動,避開分數、競賽等「陷阱」,自由、「原生態」地發展是其成長的關鍵因子。

成長關鍵因子:自由 「原生態」的發展

大陸官方媒體報導,6月19日報導,正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23歲杭州男生張維加,近日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吸收為會士。在與張維加母親、 中學校長以及他本人的交流中,記者發現,以興趣為驅動,避開分數、競賽等「陷阱」,自由、「原生態」地發展是其成長的關鍵因子。

張維加出生於杭州一個普通人家,母親是中學老師,父親是電腦工程師。他沒讀過幼兒園,小學、初中也沒有擇校,就在鎮上的普通公辦學校就讀。

受父親影響,張維加逐漸顯露出對地球物理學科的興趣。

初中時,他的床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一天,他對母親說,「媽媽,北極和南極是可以拼起來的。」

母親回憶說:「我開始不以為然,後來偶然看了電視上播的『大陸漂移說』,從此我不敢隨便否定他了。」

張維加的大部份課程免試

2004年,張維加以全市第一名的中考成績進入杭州第二中學就讀。

開學不到一個月,張維加來到校長葉翠微辦公室說:「有些課我能不能不上?我已經自學過了。」

校長於是請張維加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評估後,決定讓張維加的大部份課程免試,也沒有動員他參加任何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

15歲孩子的論文 浙江教授沒有讀懂

張維加在高二時寫出了論文《寒武碰撞性大陸起源與生命進化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資格。

葉翠微說:「一個不到15歲的孩子提交的論文,當時在浙江沒有教授能在第一時間讀懂。」

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

在北京大學本科四年中,張維加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7篇,其中SCI與EI論文7篇。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直昇入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後,他又發表了3篇SCI期刊論文,並被成立於1820年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吸收為會士。

目前,張維加在從事深空探測和月球探測方面的研究。

(責任編輯:郗古韻)

相關新聞
23歲大兵 駐伊美軍最後亡魂
2012年美國小姐 威斯康辛23歲佳麗封后
23歲廖婉臻  種西瓜不怕苦
韓國博士全家投北韓 孤身逃出妻「被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