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盛行 帶著朋友走天下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不同時代的人們,畢業後和昔日同學再相聚的時間和方式也隨著時代變遷。嬰兒潮一代的人們,高中畢業後幾十年才會再聚首;90年代畢業的高中生,是10年後通過臉書找到彼此;千禧年畢業的新生代,高中畢業後幾天就在臉書、推特或手機短信上和昔日同學聯繫上。

安省西安大略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哈斯(Anabel Quan-Haase)最近參與了一項對網絡社交媒體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即時信息工具在改變著年輕加拿大人的交友方式,使他們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與朋友聊天,就像是帶著「長途友誼」走天下一樣。

昔日距離 今天已不是問題

即時通信工具正在改變年輕一代加人和社交方式,無論身處何處,都可和昔日好友通信聯繫。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數字通信發達的今天,儘管有些東西沒變,如大學生們還是更願意就近開展社交;但有些東西卻在變,如昔日的距離,今天已不是問題。

哈斯表示,今天的年輕人的確保持了遠距離的友誼關係,儘管不經常聯繫,但彼此還會分享重要信息。

2年前,曾先生離開生活了10年的加拿大,到歐洲的愛爾蘭讀醫科,是Facebook使他能保持與昔日加拿大朋友的聯繫。他說,他在Facebook上有500多個好友,其中80%在加拿大。

讀醫科很忙,但曾先生每天都會多次上Facebook,與朋友聊天,分享照片。他說,通過網絡交談,反而不容易感到害羞。

不過,曾先生說,用Facebook與朋友交流是件很費時間的事,遇到考試的季節,他會乾脆把它關閉。

李小姐讀中學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Facebook 、Twitter、Skype、QQ,以及手機上的WeChat等都是她喜歡的工具。

她特別喜歡手機上的WeChat。因為加拿大與中國的白天和晚上剛好倒過來,她說,WeChat可以發圖片及聲音文件,「給中國的親友發聲音文件,他們起床後可以聽到。」

李小姐的Facebook上已經有400多位好友了,她說,Facebook大陸沒法用,主要用來聯絡在其他國家的親友,她最遠的好友在澳大利亞。Facebook可以與手機連上,有消息來時手機會響,不易錯過消息;用Facebook邀請朋友參加聚會也很方便,他們可以很方便地回應「來」、「不來」或「可能來」。

社交媒體幫助年輕人應對挑戰

哈斯對大紀元說:「社交媒體是一個出色的工具,它有多種用途,可以幫助使用者建立個人及工作網絡。社交媒體上有很多資訊在流通。」

她說,社交媒體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膚淺,它對年輕人保持社交關係可能是一種基本的工具。事實還可能是讓年輕人在應對成長過程中分離、挑戰和複雜性過程中維持社交網的一種重要方式。

福布斯(FORBES)今年6月5日報導的一項調查結果稱,社交網絡上公布的招工啟事,77%包括在LinkedIn上,54%出現在Twitter上,Facebook上則有25%。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5月7日的報導稱,美國人用在互聯網上的時間,20%花在Facebook上。美國總統奧巴馬2008年的那次成功競選,Facebook的使用起了重要作用。

Facebook接上容易 斷掉難

哈斯稱,這些社交媒體幫助用戶隨時隨地保持聯繫,更新個人信息,速度遠勝傳統的媒體;當年輕人遇到分手或其他的麻煩事時,他們可以及時交流有關的信息。但是,這些工具也同時帶來新的問題。

哈斯提到他們對人們「分手」問題的研究,發現人們分手後,常常對前配偶作「電子監視」,即通過Facebook獲得前配偶的「在線」及「離線」表現。哈斯說:「這類監視使人很難擺脫前配偶,因為你會不斷想起過去的事,回味導致你們分手的事件。」

「這可能帶來精神健康問題,導致不幸。」她說,「所以,Facebook方便聯繫,同時也使需要停止聯繫時變得困難。」

就像網絡欺凌那樣,哈斯說,年輕人在網絡上傷害性的表現使人很難受,但因為這些肇事者通常是匿名的,所以很難控制他們。

李小姐屬於謹慎的Facebook使用者,她收到邀請時很謹慎,通常看到有30個共同好友的邀請,才會添加為好友。而她的一些朋友,Facebook好友多達2,000個。

她稱,她在Facebook上沒有遇到過難堪的事,但她知道Facebook上的風險,所以她擇友謹慎,上傳圖片時,都加限制,只給好友看。

她說,就算只給好友發信息,也很難控制信息的傳播,如果收到信息的好友回覆的話,其好友(不是你的好友)就可能會看到。她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名職員在Facebook上寫了一些罵老闆的話,結果那老闆最終看到了那條信息,並導致這名員工被解雇。

同時,網絡也是一個很耗費時間的世界。李小姐稱,她沒什麼事的時候,有時會在Facebook上瀏覽,不小心就浪費了很多時間。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調查:社交媒體成釣魚網站目標
唐柏橋:社交媒體在阿拉伯世界的抗議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不滿房價瘋漲 澳社交媒體呼籲「杯葛房產買賣」
銀髮族更多參與社交媒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