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古典音樂大師德克.布瑞斯

遵循宇宙特性 音樂具足力量
潘美玲 圖:德克‧布瑞斯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比利時被譽為歐洲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爐,走在布魯塞爾的大街小巷,徜徉在中世紀式的建築、亮麗的風景和精美的巧克力店中,可以聽到來自歐洲和世界各地的人們說著幾十種不同的語言,在各式各樣的餐館裡,也可以品嚐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古典音樂大師德克.布瑞斯(Dirk Brosse)就是來自這個歐洲民族、多元文化大熔爐的音樂家。

德克.布瑞斯是當今歐洲最傑出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之一。他的事業不僅限於他的祖國——比利時,他還是費城室內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和享譽全球的「星球大戰音樂會」的首席指揮。

在音樂的的大熔爐裡,德克.布瑞斯的作品結合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他和來自南美洲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馬奎斯)精誠合作,將這位《百年孤寂》的作者詩一般的文字融於自己的音樂中;應香港中樂團委任,他為具有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樂器譜寫了深情的樂章。

今年52歲的德克.布瑞斯出生於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根特(Gent),他分別在根特和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從事音樂研究,後來又在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Maastricht)、奧地利的維也納和德國的科隆學習指揮,目前是根特王家音樂學院的教授。身為歐洲最負盛名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之一,德克.布瑞斯指揮過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包括布魯塞爾愛樂樂團、比利時王家荷蘭語愛樂樂團、比利時國家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倫敦王家愛樂樂團、里昂歌劇院樂團、聖彼得堡卡梅拉塔樂團、北愛爾蘭阿爾斯特交響樂團、鹿特丹愛樂樂團、香港管弦樂團等。

2012年孟夏在費城,這個被他稱為是「古典音樂之理想地」的城市,德克.布瑞斯在受訪中告訴記者,根據宇宙特性創造出來的音樂是有力量的,因為她能打動人的心靈,昇華人的精神。以下是他向記者介紹的他從事音樂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

以歐洲正統文化 開發古典音樂新源泉

身為歐洲的音樂家,德克.布瑞斯目前在美國擔任費城室內樂團的音樂總監。他說,歐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發源地,而自己的藝術宗旨則是把歐洲正統的古典音樂帶到美國。

「這裡(費城室內樂團)聚集了頂尖的音樂家,他們都畢業於柯蒂斯(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是全美最頂級的音樂學院)或者茱莉亞(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都是出類拔萃的。在演奏技巧上,我無法讓他們演奏得更好,我能做的只是啟發他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演奏古典音樂,那就是,從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的傳統上,如何再現古典音樂的美麗,給美國的觀眾帶來一個新的感受。」

他說,自2010年出任費城室內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後,樂團的水平不斷提高,「每一次,我們的演奏都越來越精彩,這是我的目標。」

德克.布瑞斯認為指揮家應該最大可能地忠實於作曲家原創的宗旨,他說:「這不像爵士樂,表演者可以任意自由發揮。指揮家面對的是一曲印在紙上的音樂,所有的訊息已經在那裡了。儘管能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少,我們還是要通過音樂的詮釋體現出自己的特點。」

在談到西方正統的古典音樂在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時,布瑞斯認為,儘管現代社會的人們否定正統的文化,不重視古典音樂,但是他卻篤信傳統,並認為正統的西方古典音樂奠定了當今所有音樂的基礎。「如果沒有巴赫,就不會有麥克.傑克遜,不會有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披頭四),也不會有麥當娜。因為你研究一下他們的音樂,就會發現都遵循巴赫的原則——和弦之間的關係,旋律和節奏的結構。」

在古典音樂的演奏和表現方式上,布瑞斯說:「讓我們不要忘記古典音樂最初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當貝多芬創作他的交響樂時,他沒有用80位演奏家,而是33位演奏家。因此,當你用80位演奏家表現貝多芬的音樂時,和用33位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樂曲時的效果迥異。」他補充說,當初創作古典音樂時使用的樂器和現代的樂器完全不同,因此它們所演奏出的聲音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追溯歷史,在接近傳統的基礎上,盡可能忠實於作曲家最初的音樂表現方式,你會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全新的感受,那就是體驗古典音樂的新的源泉。」

第二部曲

以美國式創新精神 走出自己的路

從歐洲來到美國,對布瑞斯來說,可謂如魚得水。布瑞斯說美國文化對他非常有吸引力,因為美國文化鼓勵創新,藝術家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承認和拿到私營企業或個人的贊助。而在在歐洲,音樂產業是一個「鐵飯碗」,由政府資助,旱澇保收,「在歐洲,無論你有沒有觀眾,你總會拿到工資。而在美國,你必須開創你自己的目標和未來,音樂家必須和社會大眾進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創新,才能吸引觀眾和得到募捐者的支持。」

在美國,布瑞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他卓越的指揮才能得到了好萊塢頂級作曲家和指揮家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青睞,應邀成為《星球大戰環球音樂會》(Star Wars in Concert World Tour)的首席指揮,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現場演出、伴以三層樓高的LED大屏幕上放映電影《星球大戰》裡的畫面,而音樂則是由約翰.威廉姆斯譜寫的。要知道,想得到好萊塢頂級作曲家和指揮家威廉姆斯的信任和讚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威廉姆斯為超過100部影片的音樂做過作曲和指揮,包括《星球大戰系列》、《超人》、《E.T.》、《虎克船長》、《辛德勒的名單》、《侏儸紀公園》、《奪寶奇兵系列》、《神鬼交鋒》、《哈利波特》,曾五次獲得奧斯卡獎和四次金球獎。

布瑞斯回憶說,從歐洲接到威廉姆斯打來的邀請電話,到坐飛機到洛杉磯,站在樂團前指揮,只有一天的時間,他必須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他的指揮工作,而且還要完成得乾凈、俐落和漂亮。他說:「最難的是要指揮音樂與畫面同步,因為畫面是不停的,音樂必須與之配合得天衣無縫,要精確到納秒。」布瑞斯做到了,他對音樂把握得胸有成竹,對畫面駕馭得遊刃有餘,讓威廉姆斯驚歎不已:「我是音樂的作曲家,都做不到這樣精準的程度,你是怎樣做到的?」布瑞斯詼諧地笑著說:「音樂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第三部曲

像中國人一樣 深入音樂靈魂

2010年布瑞斯接受香港中樂團的委託,作了專為中國傳統樂器譜寫的〈萬聖節共舞〉(The Hallow-e’en Dances)。記者問他,作為一個西方人,如何創作中國古典音樂。他回答說:「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就像你用另一種語言來寫一首詩,寫一本書,你首先要學會理解中國音樂的語言,然後學習怎樣用這個語言來思考。」

「我必須忘掉自己是一個歐洲人,把自己當成一個中國人,像一個中國人一樣地思考和創作,而不是用西方人的思維去創作,然後再翻譯成中國音樂,這樣創作出來的東西才有真正的中國味,同時,你還必須花時間去學習和瞭解中國樂器的特性,接觸它們的靈魂。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許多中國的作曲家交談,瞭解中國音樂的語言,和中國樂器的特性,例如二胡的聲音總是帶著一縷惆悵,嗩吶讓人興奮,打擊樂器是高亢的,當你瞭解這些以後,你就會理解中國音樂的語言,你才會珍惜她。我認為我必須發掘中國音樂的所有層面,但我才花了兩年的時間,還很不夠,中國人會把他們的一生致力於音樂。」

布瑞斯說,他對中國音樂情有獨鍾,他聽中國音樂已經有二十幾年了,收集了很多的中國音樂光碟。「我喜歡中國音樂,她的韻律、音色、和聲、旋律、音階。中國音樂大多由五聲音階構成。」

布瑞斯表示,創作中國音樂讓他發現了更深層的自己。「她讓我變成了一個更豐富的人,一個更豐富的作曲家,因為我不僅僅是在作曲,而是深入到了音樂的靈魂。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啟示,我很高興自己能做到這一點——能夠忘掉我是一個歐洲人而用中文來寫詩吟唱。」

他說:「從音樂方面來講,我有中國天賦。」當記者問他是如何發現自己的中國天賦時,布瑞斯開玩笑地說:「吃中國餐啊!」然後認真地說:「像一個中國人一樣地去思考,去想音樂。」

對布瑞斯來說,成為一個音樂家是莫大的榮幸。「我終身都在做著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音樂。因此,我有這個星球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生。但在別人眼裡,我犧牲了很多,因為我日夜地工作,沒有時間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沒有派對。」但是他的妻子克萊爾(Claire)彌補了他的生活,帶給了他幸福。他說能得到克萊爾的理解和支持是對他莫大的恩賜。「能遇到像克萊爾這樣的人,我是非常的幸運。我們是精神伴侶,這非常難得。」

音樂之外,德克.布瑞斯和妻子喜愛旅遊,他認為宇宙和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能開啟他的思維。

布瑞斯說,在音樂之外,他和妻子喜愛旅遊,因為這能開啟他的思維。「我記得我和妻子在澳大利亞旅行,當我們置身於這塊有億年歷史的大陸,我感到宇宙和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師從自然,以正統文化為根基,將音樂創作融於不斷地學習和創新中,德克.布瑞斯的音樂三部曲將會演繹出更加動人和美妙的人生樂章。

--轉自《新紀元》http://www.epochweekly.com/b5/281/10897.htm
*PDF版訂閱一年52期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澳奧數中心主任格雷格‧蓋博博士是一個勤奮又謙卑的數學家,他帶著學生締造了西澳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歷史性的佳績,而且不居功,「我能看到的這些結果來自於其他人的影響,我只是帶他們再往前走了一點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說:耐心、毅力、勤奮和自信的美德,是一個好的數學家的真正定義。這四種素質不僅僅是學好數學的保證,也是自我發展的終身技巧,這是格雷格‧蓋博博士最珍視的,他也將此傳遞給了他的學生們。他的無私、謙卑和重視學生的態度,就像點燃熱焰的火花,很可能正是西澳能夠如此快速進步,並超越東部大省的真正原因所在。
  • 在美國成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葉是在1991年於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塔莉廳(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處女秀上嶄露頭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等獎獲得者。她協奏曲生涯的一個巔峰是在美國十四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並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電視節目跟蹤報導。4歲開始隨著音樂家母親學習小提琴迄今,熱愛古典音樂的倪海葉從未放鬆每天的練習。音樂讓她每天24小時,一周7天都保持振奮;音樂讓她整年忙碌,每週演奏4場音樂會,每年有一百多場,另有歐洲巡演和個人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
  • 如果說阿琪雅娜的神奇在於繪畫和詩歌創作方面無師自通,並沒有受過任何名師指點,這也不實事求是。她確實沒有受到人間的任何名家指點,但還是有人指點的,那就是來自上天的信息傳遞──耶穌教她繪畫。阿琪雅娜的網站(http://artakiane.com/)的年點擊率超過了1.5億次。很多人對她的成就羨慕不已,卻忽略了她對神的虔誠和篤信在先,神才給她能力創作出驚人詩句和畫作,為的是讓她成為證實造物主確實存在的一個活的見證。
  • (shown)兒時編織故事的靜止時光,少時狂索知識的生命探求,蓄積成金士傑源源不絕的創作之泉。像是歷史上修煉的苦行僧,也像追求真道的詩人,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快速運行,金士傑以他一貫中等偏慢的速度,掀開了臺灣舞臺劇歷史新頁。
  • (shown)「一日一蘋果」曾是一句養生口號,在喬布斯帶有東方特質、講求人性需求的創意下,新時代「一人一蘋果」的潮流口號也在世界掀起陣陣浪潮。當世人流連在蘋果帶來的新體驗時,喬布斯安靜離開了人世……
  • 以「幾米」品牌經營的周邊商品,一年創造10億臺幣產值,是近年來最成功、具代表的臺灣文創作家。一場病,讓幾米走進創作。他用繪畫面對死神擦肩而過的恐懼,即使無助無望抑鬱難擋,他仍以善良的心、溫柔的筆,畫出生命的光亮。孤寂卻溫馨,他的繪本療育著自己,安慰了無數苦悶的心靈,也意外走進一片文創之林。
  • (shown)許多產業在參加故宮文創研習後,深感故宮博物院是一個藝術創作的大寶庫,典藏的文物都蘊含無限的創意活水…
  •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雙十國慶大典,中樞於台北總統府前廣場舉行隆重慶祝儀式,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旗海飄揚下,國人充滿欣喜情緒高昂,緬懷先烈感動莫名。尤其是今年扶老攜幼返國參加國慶的僑胞人數爆增,他們紛紛表示:在建國百年雙十國慶日不能缺席一定要回來。馬英九總統在大會上揭櫫政府自由、民主、均富的治國理念,正是實踐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建國的理想,最後馬總統帶領全體振臂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透過電視衛星畫面我們也可看見,全球各地熱愛中華民國的僑胞們,亦利用假日在僑居地擴大舉行升旗典禮,當大家目送美麗的國旗冉冉升空迎風昂揚之際,人人心中默禱中華民國國祚永固國運昌隆。值此舉國歡騰國恩家慶的光輝十月,觸景生情追憶感懷兩位愛國音樂教育家:李抱忱博士與先父計大偉教授。
  • (shown)斯文有禮的王丹,給了大家極好印象,從此王丹全家祖孫三代人,都和我們結下善緣。記得在1999年過年前後,我們還請朋友開了五個小時車,在大雪中由紐約專程到波士頓出席王丹三十歲的生日宴呢!彷彿還是昨日…六四已過去22年了,王丹至今不能回家,要年屆七旬的老父母風塵僕僕地奔波於各國之間,王丹唏噓!還要折騰他們多少年?中國說甚麼「改革開放」,談甚麼「大國崛起」,全都成了門面話,多少人因理念信仰不容於當局而仍在受迫害,…中國要接受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向自由世界靠攏,才是全中國乃至全人類之福!
  • 發明澳洲塑質鈔票的墨爾本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的大衛.所羅門,與澳洲科學院研究員艾茨歐.瑞查多共同開發的新型聚合物生產技術,可以前所未有地控制聚合物的結構、組成和性能,改良近半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聚合物生產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