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騙局與人類的恥辱——進化論

劉子真: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對「進化論」的反支持

劉子真

人氣 48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為了便於理解,讓我們先介紹幾個相關的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一種生物大分子,是由核苷酸重複排列而組成的長鏈聚合物,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長期性的(生命)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食譜」。

核苷酸,由一個核苷加上一個或多個磷酸基團構成。

核苷,由一個堿基(其四種)加上一個糖類分子構成。

一個DNA分子(核苷酸長鏈)可含數百萬個相連的核苷酸。通常,生物體內的DNA分子由兩條核苷酸長鏈互相配對並緊密結合,從而形成如藤蔓般纏繞的雙螺旋結構。每個核苷酸分子的一部分相互連結組成長鏈骨架,另一部分(四種堿基)使成對的兩條長鏈相互結合。這些堿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其中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每一條鏈的堿基對和另一條鏈的堿基對都必須是互補的,所以,一條鏈的堿基序列就可以決定另一條的堿基序列。DNA複製時也採用這種互補配對的原則進行。

染色體,是雙鏈DNA分子同蛋白質形成的複合物,在細胞核內呈線狀或杆狀。真核生物(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等)的基因就分藏在每條染色體中,所以,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也就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因其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人類每個細胞有46條染色體。它們按大小、形態配成23對,第1~22對叫作常染色體,男女共有,控制著除性聯(與性別發生直接關連的)遺傳特徵以外的全部遺傳特徵;第23對是性染色體,男女不同,主要控制性聯遺傳特徵。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含有一對X染色體(XX)的受精卵發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XY)的則發育成男性。

一個細胞裏的全部染色體也就包含了這個生物的全部遺傳信息。各種生物,其細胞裏的染色體各有一定的類型和組數。這整組染色體統稱為基因組。因而一個基因組包含一個完整生物個體發育的全部基因。

基因(遺傳因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染色體內的D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它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

每個基因含有成百上千個核苷酸。不同的基因,其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序列)不同。

人類基因組大約有3~3.5萬個基因,包含約30億個組成不同序列的核苷酸堿基對。

進化論的」變異」,本質就是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中的這些核苷酸堿基對序列的變異。

然而,由上面的介紹可知,一個物種變異為另一個物種,需要上億的核苷酸堿基對同時協調變化才行,還得組成新的染色體類型和組數。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自然完成的過程。所以,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在基因的不可逾越的障礙面前夭折了。

事實上,正因為這個原因,物種的基因組得以保持其穩定性,進而保證了物種自身的穩定。而同一物種不同個體的基因交流,並不能使此物種變成其他物種。動植物育種研究表明,一個物種的變化範圍是有限的,最終培育出的品種不是不育,就是又變成原來的親本。

當然,基因不是不可以」突變」的,但是這種突變只能是個別的、局部的。而這種個別的、局部的突變,因為不能與基因組的整體序列相協調,所以一般不能導致變異的生物體產生具有生存優勢的高級性狀,而恰恰帶來各種缺陷、畸形、致死。即便偶然產生某一具有生存優勢的高級性狀,也因為其不能遺傳而隨即泯滅。這就是為什麼在自然條件下,沒有發現一例因基因突變而具有生存優勢的」變種」的原因。

相關新聞
細菌抗藥性研究新發現挑戰進化論
否定達爾文進化假說的科學證據(上)
否定達爾文進化論假說的科學證據(下)
張育明:試論唯物論,進化論,無神論的荒謬與毒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