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真:科學之為害

劉子真

人氣 19

【大紀元2012年06月05日訊】人類認識自然的意識路線,一直是以「信念」為基礎的。

科學的信念是:自然有內在秩序,自然界是一個完全由物質因果關係支配的封閉系統,不受任何「外來」非物質因素的干涉。

而宗教的信念是:存在一個萬能的「造物主」,即「上帝」。

這本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識體系,一個主要解決人的歸宿的問題,一個主要解決世俗領域的知識的問題。但由於西方文化的局限(主要是對自然與人的本質及二者關係的認識層次的局限),以及歐洲中世紀宗教對世俗生活與知識的過度干涉,導致二者在意識形態上發生激烈衝突。

結果,一方面,科學界因在其信念基礎上產生的生物進化的達爾文主義的加入,以及實用主義對科學的推崇,而最終佔據上風,「科學」也因此成為無神論者的「法寶」。

另一方面,西方宗教由於其修行方式的局限,使得其對科學的本質不能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同時,由於其對世俗的不適當地干涉,使得眾多世人對其產生排斥,所以,最終不得不處於下風。

科學界在與宗教界的論戰中勝出以後,便極力維護自己的宇宙觀而排除一切與己不同的學說,並進而將「科學」推到唯一知識來源的至高地位,使人們造成「科學」與「真理」等同的錯覺,同時宣告那些被他們預先排除的學說、理論為「非科學」。既然「科學」是「真理」,那麼「非科學」當然就不是「真理」了,這樣,就使「科學」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宗教,從而壟斷了人類對知識的探索方式與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權,使科學研究成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只有自然現象或物質現象才具有真實性,科學不能研究的東西,就等於沒有真實性可言。

而事實是,從前文(《「科學」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其實是一種錯覺》)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科學」的研究,根本就不能達及「宗教」所涉及的高度與範圍,因為它既不能解釋「第一推動」的問題,又不能解釋「量子糾纏」中微觀粒子似乎有「意識」的現象之因。所以,用「科學」否定宗教中的「上帝」,實在是有些投石擊天的感覺。

此外,不同的科學理論之間,大多不能很好地銜接,甚至是互相矛盾和彼此否定的。因為它們都是建立在人的感官與經驗基礎上的(公理、公設),並借助另外的不完備的理論來構建;而研究的物件與範圍,又是自然界中的某一具體事物與某一具體領域或層面。可宇宙恰恰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在冥冥之中卻存在著某種深層次的內在聯繫,更不用說生命與精神現象的種種神秘啦。所以,「科學」對宇宙、對世界的認識,不過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至多也就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的層次。

所以,一個人接受有神論還是無神論是一回事,而用「科學」否定「上帝」則是另一回事,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面上。如果硬是用近似宗教的態度對待科學,並因之以否定「上帝」,借用「科學」的話講,那是很不「科學」的。

當「科學」被推到了與其能力不相匹配的地位,並進而被實用主義者和無神論者濫用的時候,科學的種種弊端就充分地顯現出來了。

1、因為「科學」囿於人的感官感知,所以它強調看得見、摸得著,它「唯物」,它否定整體自然精神與生命神秘現象,它只注重人的生物性而排斥人的靈性,它重點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漠視人的心靈感悟和精神修養,所以它導致拜物主義、享樂主義盛行,進而導致人精神空虛、頹廢、焦慮。

實際上,物質享受只是人類的一個基本的、初級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人類還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尤其當物質需求基本滿足之後,精神需求就上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了人生的最主要的內容,這也就是古今中外,文體明星一直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

可見,科學的「唯物」主義,對於正常的人生,實在是因小失大。

2、「科學」與達爾文主義及無神論糾結於一體,使人類只關心當下,不考慮歸宿,甚而自甘獸性化,從而導致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盛行,導致人與人類之間關係緊張,衝突不斷,導致人類對自然地無度索取、野蠻掠奪,導致整個社會道德下滑,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為了滿足個人欲望、利益,可以無所顧忌地做出任何令人髮指的行為,從而把人類導入一個加速滅亡的歧途。

3、因為「科學」講究分解剖析,講究線性邏輯,所以它對事物與世界的認識是片面的,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所以它導致人的思維與行為碎片化,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針對不同的物件,其是非標準、價值判斷、行為方式完全不同,往往顧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它對人類與自然的價值,不是建設性的而是破壞性的,它導致事物走向解體或毀滅。

4、因為「科學」只是用特定的方式研究獨立的、靜態的所謂理想條件下的系統,所以它的結論僅在特定的範圍、條件下和層面成立,離開了這些前提,其結論就失去了意義,更談不上正確,它永遠只是實際的近似,因而必然存在誤差。而當誤差積累到一定程度,要麼偏離實際,要麼歪曲事實。而它的研究方式和結論,卻給新思想、新觀念的產生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框框,排斥了人們對客觀事物探索方式、手段以及對客觀現象解釋的多樣性。

5、由於「科學」對事物的研究和認識,總是局限於某一局部、層面和特定的物件,所以它不能建立一個圓融的自適應系統,所以它總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同時帶來相關的其他問題,而往往帶來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更麻煩,而且時間越久,其錯謬表現得越突出,其後果越嚴重。

我們無意反對「科學」,我們樂見科學為人類帶來的種種便利。但我們反對把「科學」推到近乎宗教的不恰當的地位,並以之否定和排斥其他的認識世界的方法與途徑;我們反對把科學推及到超出它的能力和適用範圍的盲目地濫用。如果把「科學」的應用主要限於謀生的目的,並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結合起來,相信「科學」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是「福祉」,而不是災難。

相關新聞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五)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六)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七)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