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畫家

【 悠.然.雅.致】古雅仁油畫創作展

周怡秀 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6月06日訊】在一年的準備之後,台灣青年畫家古雅仁的個展在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4樓雙和藝廊舉行。

古雅仁的畫作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古典,沉靜而優雅。作品以靜物為主,卻流露出作者對物象與生命的沉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雅仁創作以靜觀自得為本,借用大自然賜予的元素為創作主題,透過細膩嚴謹的古典寫實風格,溫柔內斂地描寫靜物的變化,閃爍流動的光與靜謐優雅的影交錯於畫面,光影下的靜物呈現了畫面中唯美的詩性,讓觀者由凝視進入內省沉思的靜地。畫家希望藉由靜觀畫面的過程中,讓人放下心中的一切煩擾對待,回歸到最初的原心;由真善美的角度、慈悲的眼光、柔軟的心,感動體會萬物之美。

古雅仁《寧靜之美》

古雅仁是一位有理念,堅傳統美學價值,不隨波逐流的難得畫家。他認為創作和內心思想必須是一樣的,不可能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所謂的潮流。

SONY DSC

「很多當代的藝術創作,他可能追求真,可是他摒棄了善跟美。現在好像越走越極端了,例如他去發掘人性的黑暗面,他認為是真實的;可是等於就宣揚了這個黑暗面。我覺得我們傳統價值不是這樣,我們是要隱惡揚善,目地是要匡正不正的,這才是我們要的。」

古雅仁《花冠群倫》

古雅仁《三陽開泰》

在繪畫中,古雅仁不斷淬煉自己,純淨自己,越發覺得修為在創作中的重要。古典畫法要求耐心與時間,畫家必須使自己沉靜思考,真實的面對自我,同時與物象作對話。他的畫不多,卻張張精心雕琢,耐人尋味。

展覽時間從6月2日至6月13日,畫家誠摯邀請您來欣賞這場美的饗宴,感受藝術中豐富而美麗的生命氣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簡惠敏臺灣高雄報導)4月9日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高雄中山大學逸仙館第五場的演出,現場依舊座無虛席,各界名流與藝術家們爭相目睹神韻風采。知名油畫家、台灣藝術大學高雄及屏東校友會理事黃淑蓮,在欣賞整個節目後,讚歎的表示:「美不勝收!色彩搭配真的是太美了!動態天幕設計出神入化!」。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宜蘭報導)相信嗎?您也可以做得到!人生70才開始,到老了還可以再出發學習。林美雪老師台大外文系畢業,任教北一女英語教師。退休後才學畫的她,畫齡才10多年,就曾多次參與聯展、師生展,並繼2009年台北個展後,今年4月~5月3日,在宜蘭縣文化中心展出50多幅油畫個展。
  • 11月28日晚上7時,第三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開幕式與頒獎典禮在紐約薩瑪港笛藝術館(Salmagundi Art Club)舉行。來自美國的畫家陳肖平以畫作《眼裡的媽媽(又名純淨入仙境)》和來自中國的畫家清心以畫作《迫害中的堅定》並列獲得本次大賽金獎;來自臺灣的畫家葉上達的《準備》與來自美國的畫家董錫強的《我是誰》同獲銀獎;畫家伍子琦的《成長》、許羽沛的《得法》與侯海鷗的《少女和她的貓》同獲銅獎。
  • 新唐人電視臺第三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51幅入圍作品於11月28日到12月3日在紐約曼哈頓的薩瑪港笛藝術館公開展覽。此次共收到來自北美、亞洲、歐洲和澳洲的104位畫家的141幅作品。
  • 第三屆新唐人電視臺「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11月28日在紐約薩瑪港笛藝術館(Salmagundi Art Club)舉行入圍作品展覽及頒獎禮。有「中國動漫天王」之稱的資深漫畫家郭競雄(大雄)是第三次觀看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展,他說,每一屆的作品都有很大的進步,最重要的,傳統寫實是未來的必然走向,也是回歸之路,這些參賽畫家是嘗試者和鋪路者,將引領傳統文化的復興。
  • Willem van Aelst是荷蘭17世紀靜物繪畫技藝非常出色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從3月起至5月將在休斯頓美術博物館(MFAH)展出,其中一些作品屬於首次公展。隨後將於5月在華盛頓DC博物館展出。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楊翠華2012油畫個展由3月7日至3月25日在嘉義市文化中心3樓展出,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台灣風情系列」呈現台灣景色之美,「親情系列」則是刻畫平凡人間父母與親子間隨意互動卻瀰漫著滿懷『愛』的情境,楊翠華用畫筆呈現親情溫馨的美好時刻。
  • 俄國大提琴家顧德曼(Gutman)再度受邀訪台,6月將在台北舉辦獨奏會,精選浪漫派及現代派樂曲,要讓喜愛她的台灣樂迷大飽耳福。
  • 2007年,37歲的陳永佳從台灣到紐約參加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他當時以為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在台上呈現藝術生命的輝煌。他沒想到自己此行能獲得男子組金獎,更沒想到這一機緣使自己進入到一個更高更廣闊的中國古典舞藝術空間,藝術生命真正得以昇華。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