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大學 美18歲少女故事感人

人氣 17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麥美弘編譯報導)天還未亮,在北卡羅萊納州朗岱爾鎮(Lawndale)彭斯高中的唐.羅根斯(Dawn Loggins)已經打掃完了一段學校走廊及教室。她費勁地保持著其有條不紊,同時還在心中復習即將到來的考試。今年18歲的唐是該校的高三學生,各科學業成績均為A。

美國CNN新聞網報導,唐清掃很仔細,她有時會停下來撿起一塊口香糖,說:「這真的會令我抓狂,因為旁邊就有垃圾筒啊!」她接著說:「最糟糕的就是聞到小便池那股令人作嘔的刺鼻尿騷味!」

以清潔工身分在校園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唐有著長而直的暗褐色頭髮,並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有點像加拿大流行搖滾歌手艾薇兒‧拉維尼(Avril Lavigne),但她的生活與那位備受嬌寵的流行歌手卻是天差地遠。

她在升上高三那學年的一開始,被染有毒癮的父母親棄養,變得無家可歸。學校教師們和其他鎮上的人為她發起了衣物捐贈,並提供醫療與牙科護理;她並通過學校的員工援助計畫,獲得了在學校的清潔工作。

她對這份工作表示感激,但更讓她興奮的是,在高中畢業後,她將步上人生的下個里程碑——她成功地申請了北卡羅萊納州的四所大學,以及一所夢想的大學——她即將留下她的畚箕,自彭斯高中畢業,並展開她的新鮮人生涯。

在沒有電的環境中成長

唐在簡陋且沒水沒電的家庭中長大。她常常幾天,甚至好幾週沒有洗澡,她和哥哥尚恩(Shane)——他同樣地勤奮好學——要步行20分鐘,到一所公共公園去打水。

她說:「我們用公園浴室中的水龍頭將水壺裝滿水帶回家,用來沖廁所,煮東西並供其他之用。」

她向學校的工作人員吐露,她在夜間做功課有困難,因為家中沒有電,她又買不起蠟燭,很難在黑暗中閱讀。

唐的上司巴蕾特(Junie Barrett)說︰「好的,我們會給你一些蠟燭,這由我們來提供。」

巴蕾特回憶道:「還有一次,唐和哥哥問我,他們是否可以使用學校的洗衣機洗衣服?」她說︰「把衣服留給我吧!我們會把衣服洗好曬乾。」「我們讓他們兄妹使用更衣室的淋浴設施,因為他們家中沒有自來水,沒有辦法洗澡。」

由於搬家多次,彭斯高中是他們的第四所高中,倆兄妹過著流浪般的生活,錯過了好幾個月的課程,兩年前,當他們剛到學校時,程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學生。

尚恩比較外向,而唐總是表現得較為內斂。輔導老師普特南(Robyn Putnam)早就看出了唐和尚恩的潛力,讓他們參加線上課程以趕上課業。而這果然奏效。

被父母親遺棄

去年夏天,唐應邀出席北卡羅萊納州州長學校(Governor’s School)知名的六週寄宿夏季課程,以研讀自然科學。這是唐之前從未學習過的領域。該課程是為北卡州的頂尖學生所保留的,但課程在距離朗代爾200英里的羅利市。

普特南開車送唐去到羅利市參加這個精英學習計劃,並帶她逛街,購足她所需要的衣物,其他教職員也紛紛捐款。

唐在夏季課程期間的短暫休息時間內,與她的父母會晤了30分鐘,他們談論關於她的學校以及她過得如何,她說︰「那似乎極為尋常,只是一般的對話而已。」

但是當這個夏天課程即將結束時,唐一直打電話給她的父母,但是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普特南祇得開車唐帶回朗岱爾。

「當我回來時,我的祖母被留在本地的遊民收容所,我哥哥剛剛離開,而我的父母人間蒸發了。」她說︰「我後來發現他們遷到田納西州。」事實上,她的聲音很平穩︰「我從沒料想到我的父母會棄我而去。」唐被棄養了。她說︰「我不氣我的父母,我的母親與繼父都認為他們做了對我最好的事。」

即便在困境中,唐的各科學業成績仍保持著A。事實上,她用她父母的例子來鞭策自己,她說︰「我只知道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問題要面對,他們是真的愛我,我知道他們愛我,他們只是不以大部分人會看到的正常方式來表現。」

在朗岱爾安定下來

在唐想清楚該怎麼做之前,有段時間,她住在朋友家多出來的沙發上,有時,她睡在地板上,唯一清楚的事是——她想留在朗岱爾——她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有個男朋友,有工作。

她的同學們並未取笑她,但是她在讀初中時被惡劣地嘲弄,唐回憶說:「那是最糟糕的,他們嘲笑我嘲笑得太過分,我只好回家哭。」

贊助唐

對於那些想要慷慨解囊的善心人士,唐深表感激,她打算利用這些基金成立一個非營利的組織,來幫助其他無家可歸的孩童。

她在12歲以前都跟奶奶住在一起,在那段期間,她進入了距離朗岱爾大約一小時距離的中學。她說:「奶奶很愛我,她教會了我許多東西,她週遭有許多手工藝品,她和我們一起觀看歷史頻道,但……」

唐的聲音停頓了幾秒鐘,接著說:「她從來沒有對我和哥哥說明經常洗澡的重要性,而我們的房子真的讓人感到噁心,到處都有蟑螂,垃圾堆放得簡直有2英尺高,我們必須跨過垃圾才能到房子裡的任何角落。」

唐以前曾有2到3個月沒洗澡的紀錄,而且曾連著數週不換衣服,穿著同一件衣服去學校,她說︰「在我小的時候,這似乎極為稀鬆平常,我不了解其他家庭和我過的是不一樣的生活,也因此我受到了嘲笑,其他孩子們會叫我髒鬼。」

由於父母親棄她而去,唐只好與她的輔導老師討論她未來的去向。

她可以搬到田納西州,與母親同住,或是由社服機構安排。普特南擔心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她說:「如果唐進入這個機構,她可能會再次遷徙,四處流浪。」

普特南知道,唐將在第二學期進入18歲,在法律上就算是成年了,所以她問唐:「你想做什麼?」,唐回答︰「我想要從彭斯高中畢業,」結果,這個社區的人們和彭斯的校方人員變成了她的家人。

彭斯高中的保管員兼司機寇頓說︰「有一天,高中的輔導老師問我,唐能不能來我這兒住?」幾天後,她和丈夫諾爾(Norm)同意了。

以明星大學為目標

在彭斯校方人員的捐款補助下,寇頓的收入足以供應食宿與成長中的青少年所需,唐有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她承認,她的父母完全沒出上半點力。她說︰「誠實地真是令我鬆了口氣。我的意思是說,我有地方住,我有一份工作,而且我要去學校上學。」

唐在升上高三時,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上大學——她知道她想跟她的父母走不一樣的路。

她說:「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就能看到所有的不良示範——漠視,吸毒,以及所有發生過的一切——這讓我下定決心,我不要像我的父母那樣總是負債,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各科學業成績都是A的唐,是攝影社的社長,她也開始一項社區服務計劃,為正在服役的軍隊收集好幾千封信,並參加國際榮譽協會(National Honor Society)與樂團,在獲得清潔工作前,她還參加越野賽跑。

她在班上並非名列前茅,而且成績並不完美,但是她很聰明,在報告上,她總是表現優異。普特南笑著說︰「我看著她的成績單影本,上面最低的一項成績是94,那是一堂名為『成功 101』的課程,真是令人驚訝的諷刺啊!」

唐申請了四所大學:教堂山(Chapel Hill)的北卡羅萊納大學分校、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大衛森大學(Davidson College)和沃倫‧威爾遜大學(Warren Wilson College)。去年12月,她用電子郵件寄送最後一項申請郵件,給她心目中的明星學校——哈佛大學。

在這之前,彭斯高中從未有獲此常春藤精英盟校錄取的例子。她說:「我思考著這件事並且為自己找到答案︰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她要求歷史老師加德納幫她寫一封推薦信。加德納回憶道︰「我不知道我重覆了多少次去寫那封推薦信,因為你怎麼用兩頁書信來寫完她的故事?你怎麼解釋這位年輕的女士應該要有成功的機會,但卻沒有機會呢?」

但是,經過一番智慧的禱告後, 文字湧現了。

加德納說︰「當我再一次嘗試去寫這封推薦信時,文字再次難倒我,我承認我從未寫過,並且很可能不會再次寫這樣的信,畢竟大多數學生所面臨的挑戰距離唐所遭遇的困境非常遙遠,這位年輕的女孩已經比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饑餓的滋味;她已經知道何謂虐待與忽視;她已經知道何謂無家可歸和髒污,然而,她已經克服這一切,並成為一名傑出的少女。」

幾個月過後,她被北卡羅萊納州的四所學校所錄取了,每一次,錄取通知書隨著厚厚的指南與祝賀卡,被包裝成厚包裹一同寄來。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並沒有哈佛大學傳來的任何隻字片語。但是,在今年更早些的一個晴朗的日子,當她照料好花園並進屋內時,發現了一封來自哈佛大學的信——信封的大小正常,看起來就像是一封不祥的,每位高中生都害怕接到的拒絕信。

非常小心謹慎地……她拆開了這封信︰「親愛的羅根斯小姐︰我很高興地向妳報告,招生委員會已經要求我通知妳,妳將獲准進入2016級的哈佛大學殿堂……我們只提早寄送明確的指示給優秀的申請人……」她喘著氣讀這封信。

當她隔天將這封信交給加德納時,他也有同樣的反應︰「我只是看著她,而且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因為這是一位年輕的少女……」,他停頓下來,聲音哽咽地說︰「當我第一次見到她和她哥哥時,他們住在一個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的家庭,他們趁著大多數人離開後,在當地公園的廁所中洗澡,這是一位歷經滄桑的年輕少女,而她收到了這封信 — — 這真是太棒了!」

唐不只被哈佛大學錄取,她還得到了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住宿、膳食及校園就業援助。

朗岱爾小鎮的鎮民再度為唐團結起來,他們募集資金,讓她到波士頓,這樣她就可以在四月時親臨哈佛校園。

彭斯高中的校長亞倫艾倫(Aaron Allen)說:「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有讓她到哈佛的集體責任,儘管哈佛會繼續支付唐的花費,但是你能期望這位有著大好前程,卻不曾坐過飛機,不曾搭過地鐵,從來沒有真正到過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山丘小鎮外的女孩,靠自己的力量去劍橋嗎?」

導師巴蕾特,和她一同前往劍橋,她說︰「當我們到達那裡時,她看來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家,她將會成功!她將會出人頭地!」

對唐來說,到哈佛並非必然的結果,但這次的到訪更使她下定決心︰「我無法想像自己在其他的任何地方,或是其他的任何大學。」

幫助其他人

唐的故事引起了國際關注,世界各地的人紛紛寄來鼓勵,從單純的慰問祝福到金錢捐贈都有。唐不想要這些錢,「當我進入大學後,我可以半工半讀,我知道我的未來將會很棒的!」

她希望用這些捐贈給她的資金,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以幫助其他在教育上遇到障礙的青少年,朗岱爾所在的克利夫蘭郡有200多名學生被列為無家可歸。她說︰「有很多孩童的未來並不那麼確定,他們需要比我更多的幫助,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激勵他們,我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有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她的哥哥尚恩被肯德基州的伯利亞學院(Berea College)錄取並獲得獎學金。

唐已經學到了無法在學校所學到的經歷,她說︰「我愛我的父母,我不同意他們所做的選擇,但我們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於她所經歷的種種人生考驗,她坦然表示︰「假使沒有那些經歷,我不可能如此堅定和頑強。」她很可能只是發現進入哈佛並非難事。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一個匈牙利籍神父在台灣的感人故事 
家扶表揚自強兒童  23人各有感人故事
父愛與堅強塑造感人故事  
埔里紙教堂丁芳池  傳達社造感人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