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綏民:北京暴雨成災含有人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蔣綏民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14日訊】2012年7月21日這個日子,將載入《北京地方志》。報紙宣稱這是61年以來氣象記錄最大的降雨量,全市平均為170毫米,其中房山河北鎮達到460毫米,山洪暴發、拒馬河上游洪峰下洩,造成七十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二百萬人受災。自然災害是防不勝防的,但做好防禦措施,災害的損失就會大大減輕。我們長期譴責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英、美、法等國,但他們在一、二百年前所建的排水系統,至今仍完好地發揮著防洪抗澇的作用,而我們自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全黨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是富有經驗的。二、三、四代領導人仍秉承著毛澤東思想,為甚麼在天災面前,竟然束手無策,不堪一擊?造成這麼大的損失,發人深思。

有位學者金世遺先生指出,北京7月21日的降雨量並不是61年來最大的。1963年8月9 日北京的日平均降雨量265毫米(大於170毫米),平均水深0.5米,積水面積達202平方公里,河道普遍漫溢。只因當年的政治氣氛緊張,人們經過1957年的「反右運動」 ,大部份敢言的知識份子,正在勞動改造中,瘖然無聲,人民群體仍心有餘悸。195 9至1961年的「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餓死了三、四千萬人(此數至今無定論,因為國家檔案不敢公開。)國家和人民元氣還未恢復,因此1963年8月9日北京的雨災,造成的傷亡與損害輿論鮮有報導,市民也不敢追究防範不善的責任,更談不上北京領導或中央首長自覺的承擔責任。1966年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當權者成了「走資派」,風雨飄搖,自身難保,哪有心思去總結自然災害的教訓,關心人民的安危,對排水系統作長遠規劃。這一拖延就十年過去了。

1976年「粉碎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領導人致力於恢復經濟,平反冤假錯案,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先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這是無可非議的。但當國力昌盛、GTP高居世界第二之時,在全中國各級行政單位帶動之下,金融、保險、電力、水利、礦產等各部委大興土木,修建樓堂館所,乘瘋(風)破浪,使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為奧運會興建的工程。稱為北京市新十大建築,更是標新立異,竭盡全力要把北京塑造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會」 ,靠的就是中國的形象工程!地面上的建築物爭奇鬥艷,搞得熱火朝天。地下排水系統,則無聲無息、冷冷清清,至始大水來臨之時、許多城市淪為澤國。行政領導部門為了推卸責任,強調客觀:甚麼「百年一遇」、「六十年一遇」等等。誇大天災,掩蓋人禍,甚至謊報死亡人數。

從1949年開始六十多年來,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以階級鬥爭為綱,竭盡全力以鞏固政權為中心,根本沒有把民生及城市生態系統建設放在主要地位,優先建豪華奢侈的樓堂館所及政府辦公大樓,一是表面形象能表現出領導人的功勳。二是是追求「公僕」的自我享受。三是政府貪腐官員尋租獲得暴利,所以積極性很高。聯繫到地下排水系統的規劃與建設一是業績不顯。二是不能直接享受。三是風險大獲利少。權衡利弊,當然擇優而為之。

下水管道的設計,是考驗有關領導者是否具有長遠的眼光?也與他的政治責任感、對人民的愛心有關。對人的愛心,也就是人性,有了對人的愛心,才能關懷人、體貼人、為人們辦實事,這就是「責任感」。有了責任感,才有責任心。沒有責任感則能避免的事沒有避免,能不死人的事,死了人,這就是缺乏愛心,少了人性,就是失職!

北京這次發生的災害,1963年已出現過,為甚麼不及時預防?及時採取措施?這是因為國家領導人關心的是手中「權」,不是老百姓的命!每次天災或是人禍,就會發生群體事件。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的「維權」,與國家領導人的「維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老百姓維的是公民權。領導人維的是執政權。民主體制下的雙方訴求利益是一致的,並不矛盾,結果是和諧的。而專制集權體制下的雙方訴求利益是相背的,矛盾會尖銳化。

其實質是當權者沒有正確理解和擺正誰是真正的主人?誰是真正的僕人?遂造成了目前的「主僕顛倒」現象。領導人的面子(形象)重要?還是老百姓的生命重要?投資到形象工程重要?還是投資民生工程重要?孰輕孰重?則是考驗執政者是不是真誠為人民服務的試金石,否則「執政為民」只是一句空頭口號。

現在當務之急主要是端正態度,解決問題。「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造成的損失,既成事實,若追究責任,則源遠流長。從毛澤東始至各界行政領導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把責任都加在郭金龍身上,這有失公允。他到北京才幾年?他的前任,他的上級,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對北京的排水系統,水利工程,從規劃設計到實施,有誰強調力主、作為重點來抓?相反對地面工程則搞得轟轟烈烈,這是甚麼原因?因為地面形象工程看得見,地下工程大家都看不見。為顯示自己功勞業績,讓國內外都看得見,修建地面上的工程,是見效最快、獲利最大的。經歷水災後,應該體驗到地下排水系統的重要性。其他管線的安裝、維修,看似瑣碎,實際上也關連著人們日常生活。如自來水、天然氣、電話線、電視光纜等,都與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規劃道路的時候,規劃局應該牽頭召開一個聯席會議,把上、下水管線,電力、電話、天然氣、光纜等有關民生的事項,應統一歸口,預埋在一條類似地鐵的隧道中,便於安裝維修。不應該在馬路修成後,再安裝管線,多次「開膛破肚」,這樣做既浪費錢財、也浪費時間,今後若遇故障,每次都要「開膛破肚」,造成長期的隱患。對此,有關部門一定會強調,一次性修建地下隧道,投資巨大。誠如所言,那麼三峽大壩、南水北調及奧運工程難道投資不大嗎?且在違背民意下強行實施的。而城市中的生態系統、包括排水系統及管線安裝,都是與民生休戚相關的事,更應作長遠考慮。一次性的投入,比「零敲碎打」要節約的得多。這樣做不僅是省錢,主要還在於堵絕後患,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

北京暴雨造成的災禍,對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我們應以此為啟機,下定決心,徹底根除隱患,未知中共中央及個各省市領導人有無同感?掀起一個關懷民生、改善生態的綠色革命!這對北京,甚至對全國老百姓而言,為當代及子孫後代造福,善莫大矣!

附言:

(一)、為防微杜漸,根除水患,環衛部門也應檢討。只要掀開馬路排水溝的井篦子,沉澱池內的垃圾絕大部份被堵得滿滿噹噹。平時只往裡掃,無人經常掏挖。當大水來臨,最低窪的橋下積水最多。禍根之一是井篦子下的垃圾堵塞。形成大量積水、擁堵成災。

(二)、水利建設基金的利用。

據有關信息透露北京市水利建設基金從1998年開始提取至2010年12月31日結束,十二年的收支情況應該向北京人民作一個明細的交待,並由審計部門把關檢驗。使用是否得當?有沒有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相關新聞
報導北京暴雨遭政治報復  經濟觀察報被查禁
牛人北京暴雨後為《北京一夜》填新詞
農民工北京暴雨中救人獲贈款被工地扣留
上海颱風PK北京暴雨 民眾:俞正聲擅作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