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生壓力大 在校成績今非昔比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璞真美國華盛頓DC編譯報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努力於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但這並不被所有人認為是件好事。高學分與高畢業率相掛鉤。但學校輔導員表示,學生不應該僅僅看重平均學分成績(grade point averages,簡稱GPA)。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助理伊姆蘭.里亞茲(Imran Riaz)則說,來自大學課程的挑戰,使得許多成績優異的高中學生也為此感到困惑。
  
里亞茲說:「當他們上了大學,要保持較高的GPA,同時在其他領域表現突出,就更難了 。因此,學生會寄予更大的期望。很多時候,一旦他們想努力超越以前的GPA時,他們就會產生壓力感。」
  
一項關於2011年大學新生的研究的統計也證實了里亞茲所述。該研究發現,學生的行為和態度與其學業的成功相一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合作機構研究項目(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簡稱CIRP)對270所四年制大學的203,967名學生所蒐集的數據發現,入學前,有71%的學生至少會學一門大學先修(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簡稱AP)課程,而選修了五門或更多AP課程的學生比例從2009年的18.7%上升到2011年的21.7%。迄今為止,超過三分之二的全日制大學生說,他們仍然和高中高年級學生一樣﹐必須頻繁的作筆記。
  
與此同時,CIRP報告發現,一年級學生的情緒健康狀況在去年就反映出問題。只有52.6%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相信自己情緒健康良好,人數比2010年增長了0.7%。 2010年,研究人員說,學生對情緒健康自我評估是「前所未有的低。」
  
使學生產生不自信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經濟健康狀況、因貸款和資助而造成的欠債額度等。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很多大學生感覺經濟負擔更重了。
  
研究人員主張,大學行政人員和教師需要「監控一年級入學新生的壓力跡象,並開展一些促進健康和提升幸福感的活動。」
  
根據美國大學外聯和諮詢副主任阿曼達.拉希米(Amanda Rahimi)的觀點,學生獲得健康的關鍵在於多才多藝、豐富充實。
  
拉希米說:「保持平衡的狀態,對學生而言,是件好事。」
  
她還補充,無論是與朋友玩樂和忙於學業之間,還是同家人共度一段時光和自己放鬆之間,學生都應能夠平衡其間的關係。
  
這種平衡使學生的工作和休閒都能游刃有餘地進行,同時也為他們的校園生活打開了更大一扇機會之窗,為以後的就業和成為市場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技能。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新西蘭大學生成績不及格將被開除
大學生成績  將改評ABC
研究:大學生清晨上課成績更好
研究:加拿大教育制度漏洞大 學生成績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