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隨風:側滑的大橋與坍塌的公信

柳隨風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08月27日訊】導讀:8月25日,哈爾濱市政府再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市政府秘書長黃玉生聲稱,「側滑」路段與陽明灘大橋是兩個不同的工程。言下之意,塌橋歸塌橋,魯班獎還是魯班獎。側滑,不是垮塌;路段,不是橋樑;輔橋,不是大橋。沒有提問環節,昨天的發佈會是一場真正的「發佈會」。
  
與其說這是一場發佈會,還不如說這是哈爾濱市政府官員在主導的一場移花接木之戲,與其說這是在回應媒體對陽明灘大橋坍塌真相的追問還不如說這是在掩蓋坍塌大橋背後的貪腐問題。一座坍塌的大橋至今不提「質量」問題,相關專家到場居然不提「質量」兩字,可以看到「質量」已經成為哈爾濱市政府以及相關專家的死穴命脈!離開了「質量」,這座大橋依然戴著那頂閃發著代表了科技與創新的「魯班獎」桂冠!於是作古千年的魯班成了貪腐與質量逃脫真理檢驗的救命符!

當質量成為這個社會的稀缺物種,官方也在這字眼裡忌諱謨深時,人民想從質量中獲得生命的安全感的高度是遙不可及的。即使說這個世道盛行臨時工的情況下,可以使相關的官員逃避某些責任的追緝,那麼今天車輛超載則成為了倒塌大橋的護身符,就如同這陽明灘大橋坍塌之後,官方依然能夠振振有詞地表明是側滑而非質量問題,是車輛過重導致的側滑坍塌而非因質量引起的坍塌。神,在此一刻都顯得相當無語的時候,輿論卻不會就此表示出沉默!

想用一個所謂專業的術語「側滑」成為該橋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無責聲明,那只能說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把戲,畢竟所謂專業領域的橋樑專家們能夠在面對大橋中原應為18毫米的鋼筋卻只有12毫米,河卵石、紡織袋與木棍成為大橋主梁的填充物,依然能夠以側滑的結論來證明該橋的質量穩定程度的話,人們可以發現側滑的不僅僅是橋樑更是人的良心!當一座倒塌的大橋,依然可以底氣十足地證明它的安全性與穩固性時,厚黑無恥的程度也絕非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練成的。在面對這樣的一場發佈會,不由得想起這樣的一句話,這個時代不缺的是政客的無恥與下作、專家教獸的奴顏媚膝的媚骨!

誰都懂這樣一個淺顯而易懂的道理,當一座建築物出現事故之後,最首要的問題在於讓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曬出來,形成制度上的追責,環環相扣方能夠刨根問底,才能知道一座建築物的坍塌是否有貓膩、是否有偷工減料的問題、是否有貪腐導致危橋的問題。只是在這座坍塌的橋樑面前,甚麼也沒有,有的只是對事故責任的逃避與躲避,只有對事故真相的更改。也許從這場發佈會上,看到了生龍活虎的一幕,錯的只是超重的卡車而不是大橋本身的質量。只是公眾心裏的那個疑問,為甚麼到今天相關承建單位、監理、施工這些相關大橋質量問題的人或單位都請不到台前來呢?而是一味地強調坍塌無關於質量問題呢?

而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預言,在陽明灘大橋即將開通的報導中,有兩位哈爾濱的網友進行了這樣的評論:「為安全起見,強烈建議此橋禁止車輛行走,如車輛一定要過橋,最好連人帶車先買好高額保險」「橋建的時候就塌過,我在哈爾濱我很清楚,我還是繞道吧」,沒想到的是8個月後的今天這兩位網友的預言成為了可悲的現實。而從這兩位預言帝的語句裡,我們是否可以發現哈爾濱市政府發言人在刻意迴避的問題中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為甚麼當地的居民對該橋顯得如此沒有信心呢?而當初就曾滑過所有的媒體以及發佈會的人員也都未曾提及,難道網友的預言僅僅是巧合嘛?

在建時候就坍塌令本地人對此橋創造的奇蹟沒有絲毫的信任感,而今天的發佈會坍塌成為側滑時,公眾對官方公信力的值已經喪失殆盡!刻意的迴避語調裡還有多少不可告人的黑幕!

相關新聞
【楊寧】:為何哈爾濱大橋殺完人卻找不到元凶?
暴雨持續衝擊北京 代理市長王安順遭舉報
哈爾濱大橋不到一年垮塌 民衆早已預警
柳隨風:18億見證腐朽的奇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