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節節敗退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 (新紀元週刊289期,記者王添財報導)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充滿謊言虛假,美國審計機構施鐵腕加強對中國企業的審查,許多公司在紐約、香港等證交所已被摘牌,退市浪潮再向高峰推進,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心喪失殆盡。

又一家中國企業打算自美國股市退市。在那斯達克市場掛牌的分眾傳媒(Focus Media)宣佈收到私有化退市要約,要約的發起人之一是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這也是繼阿里巴巴、盛大網絡之後,中國概念股最大一筆的私有化交易,總額約34.9億美元。若完成交易,分眾傳媒將成為最新一家在美國退市的中國企業。

分析人士表示,分眾傳媒的退市之舉,把在美國上市中國概念股的退市潮再次推向高峰。前一陣中國概念股公司帳冊作假遭美國監管部門調查頻傳,導致信用破產,而華爾街對沖基金與研究機構的做空手段也直指中國概念股,股價暴跌,進而造成有大批公司私有化及退市。

專門從事電子展示牌業務的分眾傳媒不久前即被渾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 Research)告發,稱該企業沒有擁有其報告所說的那麼多展示牌,經營業績是虛假的。負責人江南春反駁稱,該公司資產經過「獨立機構的調查核實」,沒有任何問題。

中企赴美IPO數量跌至冰點

另外,本打算赴美掛牌上市的中國公司,也紛紛撤回,理由不外是「海外投資人給出的估值太低、發行價不理想」。

今年上半年,僅有唯品會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而且首日即告破發。6月20日,拉手網撤回赴美IPO申請,成為繼神州租車、凱賽生物後,年內第三家撤回赴美上市申請的中國企業。受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且盈利表現不佳、以及宏觀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心難以重建。分析師認為,短期內赴美上市窗口恐難再啟。

渾水研究公司在2009年先後揭露了四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東方紙業(ONP)、綠諾科技(RINO)、多元環球水務(DGW)和中國高速傳媒(CCME)存在會計帳務作假,由此掀起了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危機。

據統計,2010年以來有超過180家中國企業到國外上市。同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開始受其帳務問題的困擾,股價暴跌。截至2011年11月,就有4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被要求停牌退市。

今年4月美國證交會起訴中國油田服務公司賽美特能源(SinoTech Energy)。這家2010年11月上市的公司,因涉嫌誇大其資產價值和首次公開募款程序不當,於1月份已被那斯達克摘牌。美國證交會沃斯堡(Fort Worth)處長伍德克(David Woodcock)在一份聲明中說:「賽美特作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短暫生命,一直充斥著謊言虛假。」

轉戰香港 股價依然跌不休

投資者對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已喪失信心。最初,這些中企被曝通過所謂的反向併購(即購買一家已上市但不營運的空殼公司)以繞開首次公開募股(IPO)所需的監管審查程序取得上市的醜聞。接著,循一般程序IPO掛牌上市的中企,則被質疑財報的準確性和承攬查核審計的專業品質。

紐約Paragon Capital基金經理波拉克說:「投資者一直在關註:這些中國公司能否準確地描繪自己……很不幸,背後有大牌的審計公司和銀行家並不保證它們是沒問題的。」

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遭冰封,中國企業轉而選擇其他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香港成為一個熱門選擇。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上半年中國企業上市128家公司,只有24家在海外上市。其中19家是在香港主板上市,一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但據數據顯示,2010年選擇在香港上市的56家中國公司共募資320億美元,至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公司因盈利不佳而股價大跌,包括2010年12月上市的賽得利控股股價跌了75%,同年11月首次亮相的中信大錳控股跌70%。

由彭博社彙編的數據分析,截至5月初,自2010年以來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中國企業,至今已有110家的股票平均下跌16%,而非中國公司的新股則上漲了6.5%。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表現更慘,自2010年至今年5月初完成首次公開招股(IPO)的中企,有53家平均下跌38%,而其他非中企的新股平均有9.9%的漲幅。

第二波中企危機:審計風暴

其實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問題不僅僅是股價下跌。

4月30日是提交美國證交所年報的最後期限,但截至5月1日上午,至少有12家中國企業錯過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這令外界更加擔心中國企業糟糕的管理,甚至可能存在欺詐。

對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未能按時提交業績是一個紅色警告。

香港上市四家中國公司,包括總部設在上海的哈利‧波特服裝授權代理公司博士蛙國際控股,他們的審計師因為今年財務數據等資訊的爭議而辭職。博士蛙股價從2010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已下跌了77%。全球四大會計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 & Touche)辭任後,博士蛙3月16日被暫停交易。

在去年財報業績公佈的季節,德勤會計事務所也辭任中國軟體集團東南融通的審計師工作,指責這家在紐約上市的客戶存在「極其嚴重的缺陷」,包括偽造銀行對帳單。

隨後,又爆發了市值一度達60億美元的嘉漢林業崩潰等一系列醜聞。

有鑒於此,美國審計機構近一年來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審查,結果有數十家中國上市公司暴露出會計問題,遭到審計人員辭職,或在紐約、香港等證交所被摘牌。

中國當局禁止中國會計和審計機構向美國提供資料,兩國因此展開談判。不過據瞭解,目前有關談判陷入僵局。

今年4月初,在香港也至少有五家內地企業未能在3月30日的最後期限之前提交年報,導致股票停牌。這迅即引發所謂的民企審計風暴,被業界驚呼為「第二波」中國概念股危機。◇

本文轉自第289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91/11131.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英媒:中國企業在非洲侵犯人權
一百家中國企業瞄準比利時
紐高院中止政府出售農場予中國企業
百家中國企業選中比利時作為歐洲基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