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務部長:非常擔心與中國貿易失衡

人氣 4

【大紀元2012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賽琳編譯報導)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日益關切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印度正敦促其亞洲競爭對手中國購買從藥品到軟件的更多的印度商品,並採取步驟減少從中國的進口。

印度商務部長阿南德•夏爾馬(Anand Sharma)在採訪中說,他「非常擔心」與中國的貿易失衡。他說,印度這個月將主辦一次與中國官員的會議,這「將是最重要的議程」。

貿易危機對印度造成經濟威脅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 2010 年末訪問印度時啟動的貿易談判沒有產生了巨大的好處,讓新德里非常沮喪。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財政年中,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躍升42%至近400 億美元,也是該國整體貿易逆差的最主要部份。

貿易危機已對印度造成嚴重的經濟威脅。該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在今年第一季度創下新高,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5%,同時也導致盧比大幅貶值,並對印度吸引外資造成巨大壓力。

專家說,要想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印度需要顯著提振出口,並創建一個吸引外資的商業環境。雖然印度政策制定者們說他們正在努力,但進展參差不齊。

貿易逆差是困擾印度經濟的結構性缺陷之一。此外,通貨膨脹還在持續,且有經濟學家預計今年還會上升。昂貴的能源補貼的開支也讓國庫不堪負荷。印度本週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停電,6 億 8000 萬居民受到影響,生動地顯示出該國的基礎設施嚴重過時,無法滿足一個巨大的、新興的中產階層的需求。

印度的財政問題,以及經濟增長放緩,令投資者非常關切。在歐洲經濟動盪和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的環境下,投資者期待大的新興市場來支撐全球增長。印度央行7月31日將本財政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測,從 7.3%調降至 6.5%。

印度要求中國增加購買 同時減少從中國進口

印度想要其更多的「增值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並希望中國能夠增加對於製藥等部門的政府採購。商務部長夏爾馬先生說,印度最近提交了一份包括916種商品的列表,並且相信中國應該購買較大的數量。

與此同時,中國商品——從重型工業設備、筆記本電腦到化妝品——正大量湧入印度市場。根據印度政府的數據,在10年多一點的時間裏,中國已經從印度的第7大進口來源國上升到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超越美國、德國和日本。

印度正在採取措施遏止中國商品大量湧入。印度內閣上月下旬批准對電力大項目的進口設備徵收21%的關稅,旨在保護本地製造商免受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的威脅。但是,這種保護主義舉措有缺陷。上週的大規模停電說明印度亟需提高發電量,而先進的中國技術——從鍋爐到渦輪機 ——對於完成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項目來說,正變得日益重要。中國已經提供了超過40%的印度電力裝備。

一些印度官員公開指責中國有效地阻止了印度出口。 「這是我們對中國表達的一條信息,就是這種程度的貿易逆差是不可持續的。」曾是印度商務部部長、5月份調往另一個政府部門的Rahul Khullar這樣說,「很清楚看到,我們的製成品——無論是製藥、化工,還是加工產品——都不能獲得市場准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沒有置評。

貿易品結構也令印度擔憂

讓印度擔心的不只是貿易的數量,也包括它的構成。中國出口各種類型的複雜產品,有較高的利潤,在本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截至 2011 年 3 月 31 日的財政年度中,中國對印度出口了67 億美元的電信設備,包括無繩電話、手機和蜂窩基站。

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印度出口到中國的最重要是原材料,名列前茅的是銅和鐵礦石,在截至 2011 年 3 月 31 日的財政年度中,兩者的出口總額為190 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近一半。

許多其它國家,包括美國、巴西和俄羅斯,也存在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但印度的擔心尤其敏感,中印兩國是邊界相鄰的競爭對手,且存在戰略利益衝突。雙方在喜馬拉雅山邊境存在長期的領土爭端。印度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印度洋海上航道的影響力,而中國也在警惕印度在南中國海的石油勘探。

印度藥品受制於中國監管制度

到目前為止,印度一直專注與將成功出口到其它國家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到中國。印度製藥公司是治療從高膽固醇對胃感染的低成本仿製藥的主要供應商。他們已經在美國、英國、德國和其它西方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幫助將印度的藥品和精細化工產品的出口額,從2004年的33億美元提高到去年的104億美元。

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根據印度藥品出口促進局(Pharmaceuticals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的數據,印度的藥物和精細化工出口額比2007年下降了12%,只有1.08億美元,儘管在同期對美國的出口翻倍至接近20億美元。

印度製藥公司抱怨在中國的「割喉」定價,也無法適應國有醫療機構組成的系統。印度駐北京大使館去年準備的印度政府備忘錄說,印度公司因監管障礙而受阻。在中國註冊新藥物的時間可以長達3至4年,而在印度只需要10 個月。這份備忘錄說,中國監管機構要求這些公司在本國進行臨床試驗,一些印度公司不願意這麼做。

印度的軟件外包服務受制于與政府的關係

印度也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印度科技部門所出名的軟件外包服務。

塔塔諮詢服務有限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td.)是印度銷售額最大的技術外包專業機構,進入中國已經超過10年。但是,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N. Chandrasekaran表示其迄今取得的成果 ——處理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一些金融服務公司和大約3,000人的僱員 ——比塔塔預想的要溫和。「我們還沒有服務于任何很大的公司,」 Chandrasekaran先生說,「這很難突破。」

Chandrasekaran先生說,與中國的國有企業做交易,需要較強的與政府的關係,印度公司對此不大習慣。在他出差時,一般是與執行經濟規劃的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官員會面,以及與省委書記、省領導等當地官員會面。

「在其它市場中你不花時間在政府官員身上,但在中國就需要——政府就是您的客戶。」 Chandrasekaran先生說。◇

相關新聞
逆差大  印擬對中國祭出高關稅
印媒:美稱印度備戰中印邊境衝突
中印內需不振 工業產出挫敗全球經濟
外媒:中印航母比拼 印度海軍優勢明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